但负面影响已经扩散。傍晚盘点时,销售额只有预期的一半,更糟的是出现了三起偷窃事件——一条毛巾、两包香烟和一罐奶粉。
\"明天会更难。\"周雅看着顾客意见本上\"价格贵服务差\"的留言,叹了口气。
当晚的紧急会议上,团队争论到深夜。张建军主张增加保安,楚明月建议降价促销,只有陈志远沉默不语。他翻看着深圳拍的照片,突然问:\"沃尔玛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便宜?\"张建军猜测。
\"不,是信任感。\"陈志远敲着照片上醒目的\"天天低价\"标语,\"要让顾客相信这里永远最实惠。\"
凌晨四点,楚明月的设计稿终于定稿——一张几乎占据整面墙的海报:左边是供销社的价目表,右边是\"天天平价\"的价格,中间大大的红色箭头标注着价差。最下方是用鸡蛋组成的笑脸图案,配文:\"每天省下一颗蛋,一个月能攒三斤半!\"
第二天清晨,这张海报像炸弹般引爆了整个县城。赶早市的大妈们挤在超市门口对比价格,有人甚至掏出小本子认真记录。当大门开启时,人流如潮水般涌入。
\"慢点!别挤!\"称重员们忙得脚不沾地。生鲜区的特价土豆两小时售罄,食用油补了三次货。陈志远不得不临时调来十名辣椒酱厂的工人维持秩序。
中午时分,一个意外插曲让\"天天平价\"的名声达到顶峰。县中学的数学老师带着全班学生来上\"实践课\",让孩子们计算哪种包装的白糖更划算。围观的人群中,有人突然喊了句:\"知识分子都说好,肯定错不了!\"
下午三点,周雅兴奋地举着刚收到的传真:\"省电视台要来采访!说是要拍改革开放新气象!\"
陈志远却盯着货架上几处空缺皱眉:\"赵家控制的供货商开始断货了。\"
果然,第二天,面粉、食用油等关键商品迟迟补不上货。更阴险的是,有人趁乱在米袋里掺沙子,幸亏被眼尖的售货员及时发现。
\"玩阴的是吧?\"张建军气得直撸袖子。
陈志远却笑了:\"正愁没理由自建供应链呢。\"他当即拍板三件事:一是收购县粮油加工厂,二是与周边公社签订直供协议,三是让马占山带队去省城开辟新货源。
危机变成转机。一周后,\"天天平价\"门口挂起醒目的横幅:\"自产自销,绝无中间商赚差价!\"货架上出现了志远食品厂的新产品——\"放心面粉\"和\"透明油\",包装上印着生产日期和厂长承诺书,开创了行业先河。
最受欢迎的是生鲜区。老孙头带着他的海鲜专柜入驻,现场演示如何辨别新鲜度。秦雪则设立了\"食品安全角\",用简单实验向顾客展示如何检测甲醛和添加剂。这些举措经周雅报道后,甚至引来了省卫生厅的考察团。
月底盘点,营业额是预期的三倍,净利润却只有薄薄的5%——陈志远坚持执行\"天天平价\"策略,将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全部让利给顾客。
\"你傻啊?\"张建军看着财务报表直摇头,\"供销社利润率至少30%!\"
\"我要的不是一时暴利。\"陈志远指着窗外排长队的顾客,\"是这个。\"
夜幕降临,打烊后的超市安静下来。陈志远独自走在货架间,手指抚过整齐排列的商品。前世记忆如潮水涌来——2020年的中国,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超市占据大半江山,而本土品牌寥寥无几。
他在生鲜区停下脚步,从冰柜里取出一盒包装精美的带鱼片。标签上印着老孙头的头像和一行小字:\"渤海湾直供,全程-18c冷链。\"
收银台旁的意见本最新一页,歪歪扭扭地写着:\"以前买东西像求人,现在当上帝了。\"陈志远微笑着合上本子,关掉了最后一盏灯。
黑暗中,他仿佛看见无数\"天天平价\"的招牌在全国各地亮起,像星星之火,终将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