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与历史重叠的进攻(1 / 2)

“再则,现在派人回去报信,一来一回,至少要耽搁半个时辰。就算是这么大的雾,但我们这几百人的动静,也不敢保证一点动静都不发出。”

“万一被突厥斥候察觉,以定襄城已经驻扎在城外的数万突厥大军,顷刻间就能将我们这五百人围得水泄不通!\"

“到时候,别说我们插翅难飞,就连殿下他们也会被拖入险境!\"

唐俊悟的声音陡然转冷,眼中寒光乍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这漫天风雪就是最好的掩护,突厥人大多数人都在美梦当中,绝对想不到我们敢发动袭击!\"

不得不说,唐俊悟跟在李恪后面,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最起码在阵前动员,鼓舞人心方面,已经得到了李恪的真传。

要知道,当年在勾注山上,李恪孤身一人,靠着一张嘴,可是足足忽悠了数千人,跟着他去打突厥......

其实,就在唐俊悟提及忽伦初入燕王麾下,问忽伦要不要跟着他去定襄城,博一个封侯拜相的前程时。

忽伦就被唐俊悟成功说服了。

呼吸急促的他,眼中燃起了熊熊地野心之火。

而一旁的唐俊悟还担心说服力不够,又将局势利弊细细剖析了一篇。

要不是,忽伦觉得贸然打断唐俊悟的发言太过失礼,他早就按捺不住要冲出去了。

见到唐俊悟好不容易停下,他猛地抽出弯刀,刀锋在风雪中铮鸣。

\"唐将军,我突厥儿郎从不知'怕'字怎么写!今日就让我用颉利可汗,作为向燕王献上的投名状!\"

唐俊悟没想到忽伦还知道投名状,闻言仰天长笑起来,笑声中透着一股决绝。

\"好!忽伦埃斤果然够胆,今日过后,若是不死,你这个朋友,我唐俊悟交定了。”

说话间,唐俊悟缓缓拔出横刀,刀锋在风雪中铮鸣,他信心十足地看了一眼忽伦。

\"放心吧!就算是五百精锐对十万大军又如何?当年霍去病八百骑就能横扫漠北!我们这些人,也定能再立奇功。”

“传令下去,卸下所有不必要的装备,所有的干粮也不要了,只带兵刃弓箭!大家只管杀,记住动静弄得越大越好!\"

唐俊悟说着,率先解下腰间的水壶和干粮,他用力扯下披风,任由寒风灌入铠甲。

\"记住,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颉利的金帐!沿途遇到任何突厥人,不必纠缠,直接冲过去!\"

忽伦眼中凶光更盛,他三两下就卸掉了所有累赘。

\"唐将军,我熟悉突厥营地,我来开路!让这群突厥崽子见识见识我们的厉害!\"

“好!”

唐俊悟也没有耗费时间与忽伦谦让,直接答应了忽伦的请求。

而听到唐俊悟的命令,五百铁骑无声地抽出兵刃,在浓雾中列成锋矢阵型。

下一刻,唐俊悟高举横刀,刀尖直指定襄城方向:\"弟兄们,随我杀入敌营,生擒颉利!让这漫天风雪,见证我们的不世之功!杀...\"

“杀!”

“杀!”

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嘶吼声从唐俊悟的嘴喊出,

唐俊悟一马当先冲入了风雪里,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今日,要么名垂青史,要么埋骨黄沙!

喊杀声骤然撕裂夜空,五百铁骑如猛虎下山般冲向突厥大营。

距离目标大约三十步时,终于也是有守卫发现了这支突袭部队。

他语气不善地用突厥语高声喝道:\"站住!什么人!\"

还不等他反应,只听见“嗖”的一声,就被燕王卫用弩箭精准射倒。

\"杀——!\"

唐俊悟一声令下,五百铁骑如猛虎下山,一边纵火,一边绕过那些营帐,朝着定襄城而去。

......

一时之间,箭矢破空声、战马嘶鸣声、喊杀声撕破沉静的夜空。

\"唐军来袭!唐军来袭!\"突厥营地顿时大乱。

饮下无数美酒,又与两位胡姬缠绵至深夜的颉利可汗,此刻正裹着貂裘在金帐内酣睡。

突然就被一阵推搡仓皇摇醒:\"可汗!唐军杀来了!\"

\"放屁!\"颉利大怒,\"这等天气唐军怎么可能杀来...\"

等到做起身子的他,听到一阵若有若无的喊杀声,他才猛然惊醒,酒意瞬间化作冷汗浸透后背。

“大王怎么回事?这么晚了,你还不睡吗?”

这时候的颉利可汗哪还有心思理会胡姬娇弱的问询,他一脚踹开身侧美人,抓起榻边弯刀,靴底重重踩碎滚落的夜光杯。

一个箭步冲出帐外的他,却只见到整座王庭都陷入了一片火海,到处都是砍杀声和哀嚎声。

看到这样一副场景,颉利可汗的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

那就是唐军真的杀来了,若不是倾国之力袭来,王庭外驻扎的数万大军,怎么可能会败的这么快?

在颉利这些草原人眼中,中原王朝一直都是窝囊懦弱的形象,从来没人敢深入草原腹地与他们正面交锋。

可今夜这支唐军,竟敢在风雪之夜直取王庭!

所以,虽然眼前营地内的这支唐军人数不多。

但在他看来,肯定还有大批主力部队就在,这支先锋军的身后。

\"快!备马!\"

颉利可汗声嘶力竭地吼道,声音都变了调。

此时的他心中只有一个字,那就是“逃”,逃得越远越好!

......

若是要是没有一点担心,那显然是欺骗别人,也是骗自己。

在大雪迷雾中,李恪率领两千五百的主力部队,正在艰难前行。

风雪中,他们也在尽一切努力分辨着前方的路径。

李恪时不时勒住战马,侧耳细听风中是否有异样的声响。

此时的他,竟然也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虑与担忧。

即焦虑即便自己未卜先知,结果还是阴差阳错地没能找正确的进攻方向,白白浪费了这个从李靖手里 “偷” 来的突袭战机。

又担忧经此一役,不但没能打败铲除突厥,反而放跑了颉利可汗,让这个心腹大患继续为祸边疆。

到时,又有不知道多少大唐边疆百姓,会因为自己这一时的决策失误而家破人亡。

一时间,李恪也有些心绪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