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彻底化身为最残酷的磨刀石。
巷战模拟区: 几处特意保留的、结构相对完整的废弃村落废墟被利用起来。士兵们两人、三人一组(战斗小组模拟),在断壁残垣间反复演练。他们推倒土墙制造障碍,在房屋的土墙上掏开隐蔽的观察射击孔(草草处理,后续恢复),练习从不同角度翻越矮墙、破窗突入。
“第一组,压住左墙角火力!第二组,右侧快速突进!第三组烟雾掩护后跟上!”班长嘶哑的声音在弥漫的灰尘中响起。士兵们的身影在残垣断壁间快速闪动、交替掩护。
“噗嗤!”自制的训练用烟雾弹在假目标处炸开,浓烟弥漫。
“突击组!走!”一个组长率先猫腰冲出,手中的木枪(模拟百式)指向模拟的窗口位置。身后两人紧贴其后,标准的三角队形。
“注意脚下!可能有绊雷陷阱!”
“保持间距!别挤在一起!”
每一次冲锋都伴随着飞溅的泥土和汗水。配合失误导致“阵亡”的情况时有发生,随即而来的就是王胡子督战队毫不留情的加练和严厉斥责。士兵们的动作从最初的生疏笨拙,在血汗甚至泪水的浸染下,逐渐变得流畅而充满默契的杀伐之气。
反坦克训练场: 远处设置了几辆由旧木车架蒙布绘制的假坦克模型。新选拔出的“反坦克班”战士们,身背特制的训练版集束手榴弹(用草绳捆绑的实木桩,重量模拟)。
“看清鬼子豆战车的履带和观察窗下沿了吗?那是最薄弱的部位!冲!”
“匍匐!接近!找掩护!”
“稳住!引信拉响,默数三秒,再塞!然后立刻滚开隐蔽!”
战士们一次次在枪弹(空包弹模拟压制火力)的呼啸下,从预设的壕沟或弹坑中跃出,以最快的速度冲向目标。有人因紧张绊倒,被“炮火”判定“阵亡”;有人动作稍慢,“爆炸”后的模拟冲击波将他震翻在地,灰头土脸地被拖回来加练。训练的残酷度极高,甚至有人因剧烈翻滚扭伤脚踝。
夜训场: 月黑风高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