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黄泉宝藏(1 / 2)

严苛的训练持续进行,像一台巨大的碾磨,不断压榨着“锋刃”士兵们的体能和意志。三三制的骨架在痛苦中一点点变得清晰。小队配合初具雏形,口令传递逐渐顺畅,老兵和新兵在不断的摸爬滚打中也开始形成一些默契。然而,困扰陈锋和老王胡子等人的一个现实问题,如同阴影般始终笼罩着这支部队:匮乏的武器弹药,以及极不平衡的火力构成。

仓库里(临时征用的几处山坳岩洞)堆积的,大部分是国军溃败时遗留下来的老旧装备:大量的汉阳造和中正式步枪,膛线都快磨平了;老旧的捷克式轻机枪数量稀少,配件不全,能打响的都是宝贝;更别提重火力,迫击炮、重机枪更是寥寥无几,炮弹子弹少得可怜。新兵里不少人至今还扛着膛线都没有的土造单打一、鸟铳,甚至冷兵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老陈。”老王胡子看着训练场上士兵们拿着老旧的步枪一遍遍练习战术动作,忧心忡忡地对陈锋说,“三三制讲机动穿插、梯次配合,理论上好,可火力跟不上都是白瞎。攻坚拔点,没有掷弹筒、迫击炮,拿人命去堆?冲锋压制,轻机枪就这几挺,火力持续性太差…遇到鬼子小队级的火力点都能压得我们抬不起头。”

几个主力连的连长也围拢过来,脸上都带着愁云。张营副拿着一份刚刚统计上来的弹药清单,手指敲着仅剩几箱的7.92mm步枪弹和更少的轻机枪弹:“长官,这…支撑不起一场像样的战斗。上次训练实弹射击,每人只分了五发…这还只是熟悉枪感。真打起来,这点火力密度,别说压制,连给鬼子挠痒痒都差点意思。”

陈锋眉头紧锁,他也深知火力问题的致命性。三三制再好,基础火力跟不上,面对鬼子的优势火力也只能是空谈。他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那里藏着无数险峻的沟壑和废弃的矿洞,心中默默盘算着可能的缴获,但理智告诉他,仅靠小股部队去袭扰鬼子的运输队、据点获得补给,对于一支三千人的队伍来说,杯水车薪。

就在整个部队高层为武器弹药愁云惨淡之际,一个带着几分荒诞色彩的情报,如同投入死水的一块石头,激起了诡异的涟漪。

这天傍晚,负责外围警戒和地形探查的一个排长,带着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神情带着几分疯癫的老头找到了陈锋。

老头看着陈锋和王胡子,浑浊的眼睛里闪着诡异的光,嘴里絮絮叨叨,颠三倒四:“…死了…都死了…黄泉河…鬼子,红眼睛…宝贝!好多宝贝!吃人的宝贝…”

“排长,怎么回事?”陈锋皱眉,看向带路的军官。

那排长也是一脸无奈,压低声音:“长官,这老头自称是前面‘鬼哭涧’附近逃出来的唯一活口。他说大概一个多月前,有一队鬼子兵不知抽了什么风,抓了他们村几乎所有男人,强迫他们在一个废弃多年的矿洞最深处的盲巷子里挖地道。挖了好些天。后来鬼子像是运了东西进去…然后…里面突然传来爆炸声和惨叫…”

排长顿了顿,脸上也带着一丝说不清的惊悚:“老头说爆炸后几天,他偷偷摸回去看过,矿洞口塌了半边,洞口外散落着被撕碎的鬼子尸体…血糊糊的…还有半截断掉的枪…他说听见塌方的山洞深处,好像有…有野兽啃骨头的声音…他吓得连夜跑出了那片山,人都疯疯癫癫了。鬼子似乎派人去清理过,但不知怎么的,后续就没动静了。老人一直念叨‘吃人的黄泉宝藏’、‘红眼睛的宝贝’,说那矿洞下面通着黄泉河,鬼子被下面的东西吃了…”

老王胡子听得眉毛倒竖:“鬼扯!”他觉得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一个疯子老头的话怎能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