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餐饮连锁(2 / 2)

\"用这个。\"秦雪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手里拎着两个军绿色铁桶,\"医用液体石蜡,暂时能顶替。\"

老王摇头:\"那玩意儿炸出来的鸡能吃?\"

\"不是用来炸的。\"秦雪拧开桶盖,\"刷一层在锅底,真油只用平时三分之一。\"她指着墙上《节油守则》,\"你不是会'一锅三炸'吗?\"

开业当天的太阳格外毒辣。陈志远站在门口,看着工人们挂上\"庆祝远航快餐开业\"的横幅。楚明月设计的红白格子制服穿在姑娘们身上格外醒目,路过的小伙子们频频回头。

\"会不会太招摇了?\"苏晓梅不安地扯着裙摆,\"妇联主任上次还说我们服装厂的女工裙子太短......\"

\"就是要和国营饭店不一样。\"陈志远调整着李彩凤的领结,\"记住,顾客进门三秒内必须问好,点餐不超过两分钟。\"

十点整,鞭炮声响彻整条街。看热闹的人挤满了门口,但没人敢第一个进来。陈志远额头上的汗珠滚进眼睛里,火辣辣的疼。他瞥见对面副食店的售货员嗑着瓜子朝这边指指点点,那口型分明是在说\"投机倒把\"。

\"我来尝个鲜!\"粗犷的嗓音打破僵局。棉纺厂的张师傅推开人群,身后跟着七八个工友,\"听说比肯德基还便宜?\"

陈志远亲自引座。李彩凤紧张地递上菜单——一块五的香酥鸡饭,送例汤和咸菜。张师傅一行人的工装裤上还沾着棉絮,粗糙的手指在菜单上留下黑印。

后厨传来刺啦一声响,接着是扑鼻的香气。五分钟后,金黄色的鸡块盖在雪白米饭上被端出来,旁边小碟里堆着酸辣萝卜丁。张师傅夹起一块鸡,酥脆的外皮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香!\"他咬了一口,油顺着嘴角流下来,\"比食堂大师傅做的好吃十倍!\"

这句话像打开了闸门。人群呼啦一下涌进来,瞬间坐满了二十张桌子。陈志远不得不临时在门口加派发号的人。后厨里,老王的三口油锅同时开火,苏晓梅负责裹粉,秦雪盯着温度计,连楚明月都系上围裙帮忙装盘。

中午十二点半,最后一份备用的鸡肉用完了。陈志远挂出\"售罄\"牌子时,外面还排着三十多人。一个戴红领巾的小男孩扒着玻璃门不肯走,他妈拽着他的胳膊:\"明天早点来......\"

当晚盘点时,所有人都累得说不出话。李彩凤的八颗牙微笑变成了苦笑,老王的手被油烫出了水泡。但当陈志远报出数字时,大家同时抬起了头。

\"一千九百八十七份。\"他声音发颤,\"营业额两千九百八十元五角。\"

苏晓梅的算盘珠子啪嗒一响:\"刨去成本,净赚......\"

\"先不说这个。\"陈志远从柜台下搬出个纸箱,\"今天辛苦大家了。\"箱子里是楚明月设计的纪念徽章,红底黄字的\"远航一号\"下面刻着日期:1984年7月18日。

三天后的傍晚,陈志远正在后厨研究新菜单,突然听见前厅一阵骚动。他撩开门帘,看见赵建国带着两个穿工商制服的人站在收银台前,手指正戳着墙上的营业执照。

\"陈厂长,生意不错啊。\"赵建国皮笑肉不笑,\"就是不知道你这'特殊炸鸡配方',有没有经过食品安全......\"

\"赵主任来得正好。\"陈志远打断他,从柜台下取出个食盒,\"刚出锅的香酥鸡,您给提提意见。\"

食盒打开的瞬间,赵建国的鼻子不自觉地抽动了一下。金黄的鸡块上撒着翠绿的葱花,旁边配着红艳艳的辣椒面。他强忍着没伸手,却听见身后工商局的年轻人咽了口唾沫。

\"尝尝,不要钱。\"陈志远把食盒往前推了推,\"我们用的都是国营养鸡场的肉鸡,昨天张副县长还来视察过呢。\"

赵建国的脸色变了变。他当然知道张副县长是谁——刚调来的省里干部,据说和省委书记是党校同学。最终,他象征性地捏了块最小的鸡翅尖,咬了一口后表情明显松动,却还硬撑着说:\"油太大,不符合健康饮食标准......\"

\"这是改良版。\"秦雪突然出现,白大褂口袋里插着钢笔,\"我们用植物油替代动物油,胆固醇含量降低40%。\"她递上一份检测报告,\"正准备申请科技进步奖呢。\"

赵建国走后,陈志远发现自己的衬衫又湿透了。他靠在墙上,看着窗外渐暗的天色。街对面的副食店已经亮起昏黄的灯,几个小孩趴在快餐店的玻璃窗上往里张望。

\"明天准备两千份。\"他对正在拖地的苏晓梅说,\"不,两千五百份。\"

一个月后的表彰大会上,陈志远从县长手里接过\"改革开放先进个体\"的奖状。台下的赵建国脸色铁青——他侄子开的国营饭店刚刚被通报卫生不达标。

\"同志们,远航快餐的成功证明了一点。\"县长对着话筒说,\"只要肯动脑筋,土办法也能打败洋品牌!\"

掌声中,陈志远望向最后一排。老王正襟危坐,胸前别着那枚\"远航一号\"徽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退伍炊事班长发明的\"一锅三炸\"法,如今被印在了快餐店的宣传单上,标题是《中国特色的节油技术》。

散会时,陈志远被记者团团围住。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挤到最前面:\"陈厂长,听说您要开分店了?\"

\"不只是分店。\"陈志远望向远处,那里有群孩子正举着香酥鸡纸袋追逐打闹,\"我们要让中国的每个县城,都有老百姓吃得起的快餐。\"

当晚的庆功宴上,老王喝多了老白干,拉着陈志远的手絮絮叨叨:\"当年在炊事班,首长说'老王啊,你这手艺能养活一个团'......\"他突然哽咽,\"现在能养活一个县了......\"

陈志远望向窗外。夜色中的\"远航快餐\"招牌亮如星辰,映照着排队等候的顾客们期待的脸庞。他想起在上海外滩看到的那个长队,想起肯德基里飘出的异国香气。现在,这条街上弥漫的是五香粉和辣椒面的味道,是属于中国人的快餐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