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食品安全(2 / 2)

\"这不是食用盐!\"秦雪的同学老林惊呼,\"是工业盐!会要人命的!\"

陈志远立刻调取进货记录,发现这批酱油来自县郊的\"味香\"食品厂——工商登记显示,赵建国的侄子占股30%。

天亮前,周雅赶出了第一篇报道:《黑心食品产业链调查》。报社总编却不敢发:\"小周啊,没确凿证据,这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这就是证据。\"秦雪递上一沓检测报告,每页都盖着县医院的红章,\"我以医师资格担保。\"

报道刊发后,县城炸开了锅。\"天天平价\"门口挤满了要求退货的顾客,也有人举着\"严惩奸商\"的标语。陈志远让人在超市门口支起桌子,现场办理退款和赔偿登记。

\"陈总,这样下去资金链会断的。\"财务主管小声提醒,\"光奶粉就退了三万多......\"

陈志远置若罔闻。他跳上桌子,举起扩音器:\"各位父老乡亲,志远集团承诺:今后所有食品,假一赔十!\"说着让人抬出一块早就准备好的大牌子,上面用红漆写着同样的承诺,落款是他的亲笔签名。

人群安静了几秒,突然爆发出掌声。有个老太太颤巍巍地竖起大拇指:\"这才是有良心的企业!\"

危机暂时平息,但陈志远知道根源未除。当晚,他召开了全员质量大会,宣布成立\"志远质检中心\"。没有专业设备?就用医院淘汰的;没有专业人才?就送员工去省城培训;没有检测标准?秦雪带队连夜编写了《食品安全二十条》——这份用复写纸誊抄的手稿,后来成了行业标准的基础。

一个月后,当首批患儿康复出院时,志远质检中心已经初具规模。实验室虽然简陋,但每份检测报告都详尽规范。陈志远还创造性地推出了\"开放日\",让顾客亲眼见证检测过程。

最戏剧性的转折发生在开放日当天。县工商局突然来人抽查,带队的是个面生的科长。当他随机抽取一包奶粉要求现场检测时,秦雪镇定地完成了全部流程。结果让所有人震惊——蛋白质含量竟然低于标准。

\"不可能!\"张建军惊呼,\"这批货我们亲自去厂里验过的!\"

细心的楚明月却发现,科长带来的\"抽样袋\"有细微的缝合痕迹。她悄悄告诉陈志远,后者立即要求重新抽样——这次当众拆封新品。检测结果完全合格。

\"掉包计啊......\"周雅冷笑,\"赵家这是狗急跳墙了。\"

风波过后,\"天天平价\"的生意不降反升。主妇们口口相传:\"这里的酱油能验出真假,奶粉敢让孩子喝。\"连省卫生厅都派人来学习\"土法质检\"经验。

但陈志远并不满足。他在实验室墙上挂了幅中国地图,每发现一个问题产品,就在产地贴个黑点。三个月后,地图上已经星星点点。

\"这只是冰山一角。\"他对团队说,\"我们要建的不是一个超市的防线,而是整个行业的标杆。\"

说这话时,他眼前浮现的是前世那些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而现在,他正亲手改写历史。

夜深人静时,陈志远独自在实验室整理数据。台灯下,一份关于工业盐危害的报告格外醒目——那是秦雪特意标注的,准备提交给省人大的提案草案。窗外,第一场雪悄然落下,覆盖了所有的污秽与不堪。而在这场雪之下,一颗名为\"食品安全\"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