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技术引进(2 / 2)

张建军突然用导弹燃料配方表覆盖住图纸。在特定波长的红外灯照射下,油墨下的文字开始重组——这份标注着\"昭和62年\"的密级文件,详细记录了三菱\"技术阉割计划\":所有出口中国的设备都将人为降低30%性能,关键部件寿命控制在保修期后20%即报废。

秦雪的手术刀突然划开设备铭牌。塑料外壳下藏着的微型发射器仍在工作,红灯闪烁频率与赵明辉深圳办公室的监控画面完全同步。更致命的是,接收端Ip地址指向横滨某栋挂着\"东亚贸易研究所\"牌子的灰色建筑。

雨水顺着老式苏联车床的润滑孔滴落,在油污地面砸出细小的坑洼。陈志远抚摸着铭牌上\"1953年\"的模糊刻痕,身后传来皮鞋踩过水洼的声响。技术科副科长王振华的黑伞微微倾斜,露出伞骨间闪烁的金属光泽——那是日本最新款的录音笔。

\"厂长,日方建议拆除防护罩。\"王振华的金丝眼镜反射着车间的冷光,钢笔在建议书上悬停的位置,恰好是能提高30%效率的关键段落。他不知道车床视孔里的润滑喷嘴已被替换——楚明月改装的微型摄像头正记录着他每个微表情。

\"试试看。\"陈志远突然按下电闸。车床轰鸣启动的瞬间,王振华条件反射般后跳三步,这个受过专业安全训练的动作,彻底暴露了他绝非普通技术员的身份。

张建军从阴影里抛出的笔记本在空中划出抛物线。翻开的那页贴着王振华在东京银座酒吧的照片,他手中的支票金额清晰可辨。更致命的是照片边缘,林美玲的鳄鱼皮包上挂着三菱重工的出入证。

黎明前的总装车间亮如白昼。秦雪带着医疗队给每台设备做\"体检\",紫外线灯照出更多猫腻:润滑油注入口内侧刻着\"每200小时补充\",而日文原版说明书标注的是50小时;主控芯片的散热片厚度减少了0.3毫米,持续高温运行必然烧毁电路。

\"收网。\"陈志远对着军用对讲机说道,声音惊飞了车间顶棚的鸽子。

三分钟后,海关缉私科突袭码头仓库。赵明辉重金收买的报关员正在焚烧真实单据,灰烬里残存的\"军用级\"字样被刑事摄像拍得清清楚楚。同一时刻,三菱总部收到中国商务部传真——红星集团依据合同附则第17条,扣押全部设备作为欺诈证据。

暴雨停歇时,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张建军用苏联车床加工的零件替换了所有关键部件,楚明月重新设计的操作界面跳动着红星LoGo。日本工程师山本呆立在一旁,看着中国工人娴熟操作本该\"培训半年\"的设备——他们手中的操作手册已被苏晓梅改写,每一页页脚都印着青龙山泉的微缩地图。

山本的记事本从口袋滑落,最后一页的总部密令在晨光中无所遁形:\"确保技术代差维持在5年以上\"。而现在,这支万宝龙钢笔正被少女用来书写新的历史——苏晓梅在验收报告上签名的力度透纸背,墨迹在朝阳下如龙泉青瓷般凛冽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