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赵家阴影(1 / 2)

县工商局的档案室比想象中潮湿。陈志远踮脚从最高层抽出一摞发黄的卷宗时,灰尘呛得他直咳嗽。透过高窗的铁栏杆,十月的阳光在地上投下斑驳的格子,像张无形的网。

\"八零年企业登记都在这里了。\"管理员老吴敲敲桌子,\"两小时内还回来。\"

陈志远道了谢,抱着卷宗坐到角落。他名义上是来查阅集体企业资料的,实际另有所图——找赵家在当地商业布局的蛛丝马迹。前世害死他的赵明辉曾炫耀过,其父赵建国八十年代初就在基层\"有些人脉\"。

卷宗散发出霉味和樟脑丸的混合气息。陈志远快速翻阅着,手指在\"国营集体\"分类间游走。突然,一个熟悉的名称跃入眼帘:\"红旗公社农具修理厂\",批准日期是1980年3月。

这本不稀奇,稀奇的是批文末尾的签字——\"赵建国\"三个字龙飞凤舞,职务是\"县革委会工商组副组长\"。陈志远的手指僵住了,文件突然重若千钧。前世赵明辉说他父亲82年才调来本县,现在看完全是谎言!赵家势力比他预想的更早扎根于此...

\"找到需要的了吗?\"老吴的声音突然在背后响起。

陈志远镇定地合上文件:\"差不多了。\"他指着农具厂的批文,\"这家现在还营业吗?\"

\"早黄了。\"老吴撇撇嘴,\"年初建的,上个月就倒闭了。\"压低声音,\"听说账目有问题,但没人敢查...\"

走出工商局时,秋风卷着落叶扑到脸上。陈志远眯眼看了看太阳,决定去趟农具厂旧址。按照批文地址,它就在公社西头的老油坊旁边。

农具厂比想象中破败。褪色的\"抓革命促生产\"标语下,铁门虚掩着,锁链锈迹斑斑。陈志远从缝隙挤进去,院内杂草丛生,但车间地面却有新鲜的车辙印。

\"找谁?\"

沙哑的男声吓得陈志远一激灵。转头看见个驼背老头蹲在墙根晒太阳,浑浊的眼睛里闪着警惕的光。

\"路过看看。\"陈志远递上根大前门,\"这厂子怎么就倒了?\"

老头接过烟别在耳后:\"从来就没开过工。\"他指了指车间,\"就运来过几台旧机器,没半个月又拉走了。\"

\"谁经手的?\"

\"王建军那伙人呗。\"老头啐了一口,\"天天来喝酒打牌,账本都不带做的...\"

正说着,远处传来引擎声。老头脸色突变,一把拽住陈志远:\"快走!他们来了!\"

陈志远闪身躲到废料堆后。片刻后,王建军的挎斗摩托轰鸣着驶入院内,后座跟着两个穿绿军装的人。三人径直走向最里面的仓库,开门时,陈志远瞥见里面堆满了印有\"农机配件\"字样的木箱。

\"每月十五号都来。\"老头耳语道,\"一呆就是半天。\"

王建军突然回头,陈志远急忙缩身。等摩托声远去,他才发现后背已经湿透。那些木箱太新了,根本不像是积压物资。而且\"农机配件\"为什么要用军用卡车运输?

回代销点的路上,陈志远绕道去了公社大院。李国栋去县里开会了,但他从秘书那儿套出个关键信息:农具厂是赵建国力主的\"社队企业示范点\",县里投了五千元专项资金。

暮色四合时,陈志远蹲在代销点后院洗头。凉水冲在发烫的额头上,却浇不灭心头那股邪火。前世赵家父子害死他的画面不断闪回——林美玲涂着丹蔻的手指,赵明辉金丝眼镜后的冷笑,还有那杯掺了农药的威士忌...

\"陈志远?\"苏晓梅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吃饭了。\"

晚饭是玉米粥和咸菜,陈志远食不知味。苏晓梅敏锐地察觉异常,但什么也没问,只是多给他夹了块腌萝卜。这种体贴反而让陈志远更烦躁——他宁愿她像前世那些情人一样,只会撒娇要礼物。

\"你爹什么时候回来?\"他突然问。

\"明天吧。\"苏晓梅收拾着碗筷,\"去县里开乡镇企业会。\"

陈志远点点头。苏支书作为代销点的\"集体代表\",应该了解些内幕。他起身去检查新到的货品,却发现清单被人翻动过——最上面那页有个模糊的油指印,不是他们任何人的习惯。

夜深人静时,陈志远在粮仓里疯狂算账。算盘珠子噼啪作响,仿佛这样就能驱散脑海中的赵家阴影。但越算越心惊——按这个速度,至少要三年才能积累足够资本与赵家抗衡。而赵明辉现在应该已经在省城读大学,正逐步接手家族关系网...

\"啪!\"

算盘突然砸向土墙,木珠四散迸溅。陈志远双手撑桌,大口喘气,冷汗浸透了衬衫。前世的记忆与现实的无力感交织成网,将他越缠越紧。

\"怎么了?\"苏晓梅举着煤油灯出现在门口,睡眼惺忪却满脸担忧。

陈志远勉强挤出一丝笑:\"没事,账对不上。\"

少女走进来,光脚踩在泥地上悄无声息。她蹲下身一颗颗捡起算盘珠,动作轻柔得像在捡珍珠。\"是赵家的事吧?\"突然问。

陈志远浑身一僵:\"你怎么...\"

\"爹昨晚喝多了说的。\"苏晓梅把珠子放在桌上,\"说赵建国在县里开会时,特意问起'那个搞代销点的知青'。\"

煤油灯的火苗剧烈摇晃起来。陈志远握拳又松开,指甲在掌心留下深深的月牙印。原来自己早已进入赵家视线,而对方在暗处观察了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