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美食广场(2 / 2)

陈志远摸出香烟递过去:\"队长,通融一下,我们......\"

\"我在消防队见过太多悲剧。\"队长推开烟,\"尤其是这种老建筑。\"他顿了顿,\"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能找到替代方案。\"队长的目光扫过张建军的军装,\"你也是退伍兵?\"

当天下午,一辆军用卡车驶入广场后院。车上跳下五个穿旧军装的汉子,领头的竟是秦大校的老部下杨营长。

\"听说你们有消防难题?\"杨营长拍着张建军的肩膀,\"咱们工兵连在越南挖的坑道,美国人的燃烧弹都奈何不了!\"

退伍工兵们围着建筑转了三圈,然后钻进地下室。两小时后,他们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方案:利用老影院原有的通风井,加装军用帐篷用的强制排风系统。

\"这是坑道换气法。\"杨营长在餐巾纸上画着示意图,\"火力覆盖时,靠这个保持坑道内空气流通。\"

材料费只花了八百元——主要是二手风机和镀锌铁皮。工兵们日夜赶工,在开业前夜完成了改造。新系统测试时,强劲的气流能把纸片直接吸进通风口,队长满意地在验收单上签了字。

1985年五一劳动节,远航美食广场正式开业。早晨八点,门口已经排起长队——传单上的\"开业前100名顾客送卤蛋\"吸引了大量大爷大妈。剪彩仪式上,县长亲自到场,称赞这是\"改革开放的鲜活范例\"。

陈志远站在二楼,看着人群如潮水般涌入。中央就餐区很快座无虚席,各个档口前排起长队。刘师傅的阳春面卖疯了,不得不临时叫儿子回家和面;张嫂的麻辣烫锅就没停过火;老马家的羊肉泡馍中午就售罄......

\"陈厂长!\"会计气喘吁吁地跑上楼,\"营业额破万了!这才下午三点!\"

傍晚时分,客流达到顶峰。广场里人声鼎沸,孩子们在桌椅间穿梭,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混杂的香气。陈志远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顾客会买不同摊位的小吃,凑成一桌\"满汉全席\"。

\"综合体效应。\"楚明月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手里拿着新设计的积分卡,\"吃碗面顺便买斤卤味,吃完麻辣烫带包点心回家......\"

突然,楼下传来争执声。一个醉汉正揪着收银员的衣领嚷嚷:\"凭什么先收钱?国营饭店都是吃完再结!\"

陈志远快步下楼,正好看见退伍兵保安老李一个漂亮的擒拿将醉汉制服。围观的顾客发出惊叹,几个小孩甚至鼓起掌来。

\"大家放心!\"陈志远站上椅子高声宣布,\"我们是先收钱以防漏单,但绝对保证分量足、味道好!不满意当场退钱!\"

人群爆发出一阵笑声和掌声。醉汉被请到办公室喝了杯茶,走时居然买了二十块钱的卤味——后来才知道他是赵建国派来捣乱的。

夜幕降临,广场里的人流依然络绎不绝。霓虹灯下,不同食物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的氛围。陈志远站在曾经的放映室里——现在被改造成了监控室,看着十六个黑白屏幕上攒动的人头。

\"有多少人?\"他问值班保安。

\"起码五千。\"保安盯着计数器,\"门口那个退伍兵在部队干过侦察,他说按面积算,今天能有上万人次。\"

陈志远走到窗前。广场外的空地上,停满了自行车和摩托车。更远处,还有三三两两的人影向这边走来。他突然想起红星电影院最辉煌的年代,放《少林寺》时一票难求的场景。如今,这座老建筑以另一种形式重获新生。

深夜清场时,会计递上最终数据:日营业额一万八千六百元,是县城最高档国营饭店的十倍。更令人惊喜的是,各档口的原料几乎全部售罄,没有一丝浪费。

\"明天得多备货。\"陈志远揉着酸痛的腰,\"尤其是刘师傅的面......\"

\"刘师傅说要收徒弟了。\"苏晓梅笑着说,\"他今天揉了五十斤面,手都抬不起来了。\"

回到家,陈志远瘫在床上却睡不着。他爬起来,翻开笔记本计算:如果每个顾客平均消费两元,一万人就是两万......这种规模的客流,在县城简直是天文数字。

电话突然响起。楚明月兴奋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我有个新想法!二楼还可以加个儿童游乐区,用剧团剩下的......\"

陈志远笑着听她滔滔不绝。窗外,美食广场的霓虹灯依然亮着,在夜色中勾勒出一幅崭新的商业图景。他想起深圳那个不眠之夜,自己站在沃尔玛门口时的震撼。如今,一颗商业综合体的种子已经在县城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