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的晨雾笼罩着黄埔工地,推土机的轰鸣声惊飞了珠江边的白鹭。陈志远踩着露水浸湿的泥土走向临时指挥部,军靴在地面上留下清晰的印记。远处,三十名退伍兵正列队接受张建军的训话,他们清一色穿着改装的军绿工装,腰间工具带上别着红星标志的榔头与水平仪。
\"报告总指挥!\"王铁柱小跑过来敬了个标准军礼,晒得黝黑的脖颈上还留着南疆战场的弹痕,\"先锋连集结完毕,请指示!\"
晨光穿透雾气,照在战士们胸前的\"红星建筑\"徽章上。陈志远回礼时,瞥见队伍末尾的刘大柱——小伙子正偷偷用军刺削铅笔,准备记录施工要点。前世此时,赵家的建筑队正在用劣质水泥坑害业主;今生,这支由退伍兵组成的铁军将成为行业标杆。
\"各就各位。\"陈志远指向地块东南角,\"先挖减震沟。\"
钢钎凿击地面的声响中,楚明月踩着泥泞走来。设计师今天扎着高马尾,工装裤膝盖处沾着新鲜的红土,手里摊开的图纸上标注着军用光缆的精确走向——这是昨夜秦雪表哥冒险送来的机密资料。
\"赵家不会善罢甘休。\"她压低声音,指向图纸边缘的监控画面。画面上,几个穿喇叭裤的青年正在工地外围徘徊,领头那个手腕上的鹰形纹身清晰可见。
正午的烈日晒得安全帽发烫。当减震沟挖到三米深时,张建军突然吹响警哨。工程师从坑底爬上来,手里攥着截锈蚀的钢管:\"地下有东西!\"
钢管内壁的螺纹让陈志远瞳孔骤缩——这是七十年代军工厂特有的接口规格。随着继续挖掘,更多埋藏物重见天日:成捆的电缆、标着俄文的铁箱、甚至还有几台封在油脂中的精密仪器。
\"苏联援建时期的遗留物。\"闻讯赶来的老工程师颤抖着抚摸仪器,\"当年突然中断合作,这些东西就被秘密埋在这里...\"
秦雪已经架起检测仪。女医生的白大褂下摆沾满泥浆,紫外线灯照在电缆绝缘层上泛起诡异的蓝光:\"石棉材质,全部致癌物超标!\"
这个意外发现打乱了施工计划。陈志远正要下令停工,工地大门突然被撞开。赵明辉带着环保局的人长驱直入,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闪着嗜血的光:\"听说你们挖到危险废弃物?\"
他身后的检测人员刚要取样,秦雪突然亮出军官证——借来的医疗队证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军事管制区,请立即离开!\"
僵持时刻,楚明月已经拨通军区电话。当三辆军卡呼啸着驶入工地时,赵明辉的鳄鱼皮鞋在后退中踩进了水泥浆。他当然不知道,那些\"危险废弃物\"即将成为红星集团谈判的筹码——当天下午的军地联席会议上,陈志远用这批文物级设备换来了减震方案的特批。
夜幕降临后的工地灯火通明。张建军带着\"先锋连\"连夜施工,军用探照灯将现场照得如同白昼。陈志远在临时板房里审阅图纸时,苏晓梅轻轻推门进来。少女手里捧着刚熬好的姜汤,算盘珠子还挂在发梢——她刚核算完今天的意外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