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罐头厂收购(2 / 2)

财务室的灯还亮着。苏晓梅正在核算首月利润,算盘珠子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少女的笔记本摊开着,最新一页写着:\"首月产量突破20万罐,净利润相当于原厂三年总和。\"墨迹未干处有个小小的笑脸,像她此刻抿起的嘴角。

\"郑局长来电。\"她抬头时眼睛亮晶晶的,\"说省里要推广我们的'军民融合'模式。\"

晨会上,张建军带来了意外收获。工程师连夜改装的生产线不仅能做罐头,还能生产简易医疗包——用高温灭菌釜处理的纱布和器械,正适合秦雪筹建的乡村医疗站。

\"还有这个。\"他献宝似的打开铁盒。里面是用果酱瓶改装的注射器密封罐,标签上印着楚明月设计的红十字图案,\"边角料利用,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楚明月突然展开张新图纸:\"我有个更大胆的想法。\"设计师的笔尖在厂区西北角画了个圈,\"把废弃冷库改成冷链仓库,配合我们的物流网...\"

这个提议在下午的董事会上引发激烈争论。老会计们拍着桌子说投入太大,县里派来的监督员则担心影响罐头产量。只有苏晓梅默默算完账,举起一张纸:\"如果砍掉管理层专车...\"

表决结果四比三。当陈志远投下关键赞成票时,窗外传来汽笛声——首批出口东南亚的罐头正在装车,集装箱上\"红星\"两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变故发生在第二个月圆之夜。陈志远被急促的电话铃惊醒,听筒里张建军的声音带着金属质感:\"老陈,冷库出事了!\"

现场触目惊心。新安装的制冷机组冒着青烟,电线断口整齐得像被利器切断。更蹊跷的是,值班室的监控录像显示,故障前十分钟有黑影闪过——那人手腕上的鹰形纹身,与之前偷拍者一模一样。

\"商业破坏!\"县公安局长气得摔了帽子。但郑局长蹲在电线前观察良久,突然用镊子夹起半截烟头:\"古巴雪茄...赵家老爷子昨晚招待过谁?\"

调查暂时搁置,但生产不能停。张建军带着徒弟们连夜抢修,秦雪则指挥工人用土法保鲜——把医疗包埋在山泉下游的沙地里。月光下,穿白大褂的女医生和工人们一起挥锹铲土的样子,像幅超现实的画卷。

转机来自意想不到的方向。三天后,省科技厅的考察团被暴雨困在厂里。当团长偶然尝到用泉水冰镇的黄桃罐头时,突然瞪大眼睛:\"这口感...你们用的什么防腐剂?\"

\"无添加。\"陈志远指向青龙山方向,\"山泉本身含偏硅酸,是天然防腐剂。\"

这个偶然发现催生了新产品线——\"无菌罐头\"。秦雪父亲留下的配方经改良后,创造出保质期惊人的军用级食品。当首批样品送抵南疆前线时,包裹里还附赠了张建军改装的开罐器——用报废的步枪撞针做的。

秋分这天,陈志远在扩建的研发中心按下启动钮。全新的生产线同时生产着民用罐头、医疗包和军用口粮,每个环节都印着楚明月设计的\"透明溯源\"标识。参观通道的玻璃窗前,来自八省的考察团不断发出惊叹。

\"不可思议!\"某特区代表指着温控显示屏,\"你们用五十年代厂房做出国际标准!\"

苏晓梅的财务报表更令人震撼。收购三个月后,罐头厂不仅清偿了历史债务,还反哺母公司三十万元利润。少女将分红支票交给县代表时,老会计的手抖得像风中的树叶。

而在厂区最偏僻的角落,那个被封存的后门突然发出轻微的响动。月光下,半截雪茄烟灰落在门槛上,冒出一缕几不可见的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