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人生的遗憾也终将成为未来的养分(2 / 2)

可每次看到 “门当户对”“家族联姻” 这些字眼,就会想起那个雨夜。

那天办公室空调嗡嗡作响,小林的实习教案摊在桌上,红笔批改的痕迹密密麻麻。

她突然合上笔盖,声音很轻:

“我妈上个月晕倒了,医生说她血压太高......”

小周记得自己当时喉咙发紧,鼠标在论文目录页反复滑动。

“第三章:婚姻与社会阶层的关系” 这行字变得重影模糊。

从那之后,两人之间的对话越来越少,话题总是绕不开现实的难题 :

小周想留在大城市继续深造,小林却不得不回家照顾父母。

凌晨三点,小周翻来覆去睡不着,手机屏幕突然亮起。

班级群里辅导员转发了省博物馆的实习通知。

“宋代文物修复” 几个字格外醒目。

他盯着屏幕,想起小林在文物鉴赏课上说的话。

当时老师展示宋代官窑瓷器的修复过程,小林眼睛亮晶晶地说:

“你看这些碎片,拼起来就是历史。

其实人也一样,受过伤的地方,说不定反而会变成最坚固的部分。”

小周摸出枕头下的书签,对着月光细看,叶脉间藏着的细小裂痕,像极了他们之间再也无法弥合的缝隙。

他又想起白久在歌里唱的 “一段路分两头,爱了却要放手”。

原来古人今人,在命运面前都有太多无奈。

天亮时,小周出现在历史系资料室。

老旧的木质书架落着薄灰,他踮脚取下一本《古都梦华》,书页间夹着的泛黄书签上,还留着小林去年的笔记:

“原来古代的夜市就有瓦舍勾栏,古人真会玩!”

指尖抚过那些字迹,白久在歌里吟唱的 “我多想再见你,哪怕一面” 突然在耳边响起。

他翻开古代文人笔记,在 “和离” 制度的记载旁,用红笔写下:

“史书里轻飘飘的一别两宽,落到每个人身上,都是带着血的疼。

但就像修复文物要先清理裂痕,人也得直面那些痛,才能往前走。”

写着写着,他的眼眶又红了,想起最后一次和小林见面,两个人在车站相对无言,最后只说了句保重。

窗外的玉兰树抽出了新芽,嫩绿的花苞在晨光里轻轻摇晃。

小周望着窗外,突然觉得胸口的压抑感淡了些。

或许就像那些等待修复的古代瓷器,破碎的裂痕虽然无法消失,但当它们重新拼合,反而会成为独特的印记。

白久的歌声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一直不敢触碰的回忆盒子。

而现在,他终于有勇气把这些回忆仔细收好,带着它们继续走下去。

毕竟历史长河里,每一个人、每一段故事,都是时光的碎片,拼凑起来,才是完整的人生。

小周重新打开毕业论文文档,在绪论部分敲下新的文字:

“个人的选择与时代的浪潮,从来不是对立的命题。

就像文物修复需要尊重原貌,人生的遗憾也终将成为未来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