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汉纪二十二 孝成皇帝上之上(1 / 2)

双阳插花芯 读点经典 2151 字 10小时前

汉成帝建始年间(公元前32年至公元前30年):风云变幻的十年

从己丑年(公元前32年)到戊戌年(公元前23年),这十年间,可是发生了不少大事儿。咱们先从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说起。

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

春天正月乙丑日,汉元帝刘奭追尊其父刘进为悼皇考,祭祀刘进的悼考庙发生了火灾。

石显被调任长信中太仆,俸禄为中二千石。石显没了靠山,权力也没了,这时候丞相、御史就纷纷上奏,列举石显以前干的那些坏事,连带他的党羽牢梁、陈顺都被免了官。石显只能带着老婆孩子回原籍,心里那个郁闷啊,饭都吃不下,结果半道上就死了。那些靠石显关系当官的人,也都被罢了官。少府五鹿充宗被贬为玄菟太守,御史中丞伊嘉被贬为雁门都尉。司隶校尉涿郡人王尊弹劾说:“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明明知道石显等人专权跋扈,作威作福,成了天下的祸害,却不及时上奏处罚他们,反而阿谀奉承,曲意顺从,附和下属,欺骗主上,心怀奸邪,贻误国家,根本没有大臣辅佐朝政的道义,这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这些事儿都发生在赦令之前。赦令之后,匡衡、张谭才上奏揭发石显,却不主动承认自己对先帝不忠的罪过,反而宣扬先帝任用了石显这样的奸佞之徒,还乱说什么‘百官害怕石显,比害怕主上还厉害’,这简直是贬低君主,抬高臣子,不该大臣这么说,太失大臣的体统了!”匡衡一听,又羞又怕,摘下帽子请罪,还上缴了丞相印和侯爵印。汉成帝刚即位,不想过分惩处大臣,就把王尊贬为高陵令。不过大臣们大多都觉得王尊说得对。匡衡心里那叫一个不安稳,每次遇到水旱灾害,就接连上书请求退休让位。汉成帝总是下诏书安抚他,不同意他辞职。

朝廷封原河间王刘元的弟弟、上郡库令刘良为河间王。这时候,有彗星出现在营室星附近。

汉成帝大赦天下。

壬子日,封舅舅诸吏、光禄大夫、关内侯王崇为安成侯,赐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为关内侯。夏天四月,黄雾弥漫,遮天蔽日。汉成帝下诏,广泛征求公卿大夫的意见,让大家不要有所忌讳。谏大夫杨兴、博士驷胜等人回答说,这是“阴气太盛,侵犯阳气的征兆”。汉高祖有约定,不是功臣不能封侯。现在太后的几个弟弟都没立功就封侯了,这在外戚里头可是头一遭,所以上天就显示出这种异常现象。大将军王凤一听,害怕了,赶紧上书请求退休,辞去职务。汉成帝下诏书好言安抚,不同意他辞职。

御史中丞东海人薛宣上疏说:“陛下品德高尚,仁爱宽厚,但吉祥之气却还没有凝聚,阴阳不和谐,大概是因为官吏大多施行苛政。部分刺史不遵守自己的职责,行事全凭个人想法,过多干涉郡县事务,甚至还大开私人门路,听信谗言和奸佞之人的话,专门去找官吏和百姓的过错,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放过,要求别人做到根本做不到的事。郡县之间互相逼迫,内部也相互苛刻,最后苦的还是老百姓。所以邻里之间没了往日聚会的欢乐,家族亲戚之间也忘了彼此的亲情,互相周济、饮食款待的情谊越来越淡薄,迎来送往的礼节也不讲究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都没了,阴阳也就阻隔不通,和气生不起来,这未必不是苛政造成的。《诗经》里说:‘人们失和起争执,一块干粮就能引发过错。’俗话说:‘苛政让人心疏远,繁琐困苦伤了恩情。’趁着刺史们来奏事的时候,陛下应该明确告诫他们,让他们清楚知道本朝的重要事务是什么。”汉成帝觉得他说得好,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八月,出现了两个月亮重叠的奇异景象,清晨出现在东方。

冬天十二月,在长安的南郊和北郊分别修建了祭祀天地的场所,废除了在甘泉和汾阴的祭祀,以及紫坛那些华丽的装饰、歌舞女乐、帝王专用的车驾、赤色的马驹、龙马、石坛等相关事物。

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

春天正月,根据匡衡的建议,废除了雍城的五畤祭祀以及陈宝祠。辛巳日,汉成帝开始在长安南郊举行郊祀仪式。赦免了负责郊祀的县以及中都官中被判处耐罪的犯人;减少天下百姓的赋税,一算减少四十钱。

闰月,把渭城延陵亭部定为汉成帝未来的陵墓所在地。

三月辛丑日,汉成帝开始在北郊祭祀后土。

丙午日,立许氏为皇后。许皇后是车骑将军许嘉的女儿。汉元帝因为母亲恭哀后在位时间短,还遭了霍氏的毒手,心里难受,所以就选了许嘉的女儿许配给太子。

汉成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因为好色出了名。他即位后,皇太后下诏挑选良家女子充实后宫。大将军武库令杜钦劝王凤说:“按照礼法,天子一娶就是九个女子,这样是为了多生孩子,传承祖宗香火。要是娣侄有缺,也不再补充,这是为了养生,避免争斗。所以说,后妃要是有贞洁贤淑的品行,那生出来的后代就会有贤明圣德的君主;制度要是有威严的礼仪规范,君主就会有长寿的福气。要是不遵循这些礼法,女子的品德就难以满足要求;品德不满足要求,君主就难以长寿。男子到了五十岁,好色之心还没衰退;女子到了四十岁,容貌就不如以前了。让容貌改变的女子去侍奉好色之心未衰的君主,又没有礼法的约束,那后果就不堪设想,肯定会出现各种怪异的情况。出现怪异情况后,正宫皇后就会产生猜疑,而庶子也会有取代嫡子的心思。就像晋献公因为听信谗言被人指责,申生也无辜蒙冤。现在皇上还年轻,还没有嫡子,正专心学习治国之术,还没考虑后妃的事儿。将军您辅佐朝政,应该趁着现在皇上刚刚即位,建立九女之制,仔细挑选品行端正、有仁义之心的人家,找那些有淑女品质的女子,不一定要有美貌和才艺,把这作为万世不变的法则。年轻时要戒除好色,《小卞》这首诗说的事儿,想想就叫人寒心。希望将军您一直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啊!”王凤把这话告诉了太后,太后说以前没这种先例。王凤也没办法自己制定制度,只能按照旧例办。王凤向来敬重杜钦,就把他安排在幕府里,国家的政治谋略常常和杜钦一起谋划,还多次称赞并推荐有名望的人,弥补朝政的缺失。当时很多好的政策,都是出自杜钦的建议。

这年夏天,发生了大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