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汉纪十五 孝昭皇帝上(2 / 2)

双阳插花芯 读点经典 1433 字 16小时前

冬天,辽东的乌桓反叛。当初,冒顿打败东胡,东胡剩下的人分散开来,分别占据乌桓山和鲜卑山,形成两个部族,世代臣服于匈奴。汉武帝出兵打败匈奴的左地后,就把乌桓迁徙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的塞外,让他们为汉朝侦察匈奴的动静。还设置了护乌桓校尉来监督管理他们,让他们不能和匈奴往来。到这时,乌桓的部众逐渐强大起来,就反叛了。在这之前,匈奴三千多骑兵侵入五原,杀了不少人,掠夺了很多财物;后来又有几万骑兵在南边靠近边塞的地方打猎,顺便攻打塞外的亭障,掳走了不少官吏和百姓。当时汉朝边境各郡的烽火报警和侦察了望都很严密,匈奴侵犯边境捞不到什么好处,就很少再侵犯边塞了。汉朝又抓到匈奴投降的人,得知乌桓曾经挖掘了匈奴先单于的坟墓,匈奴很怨恨他们,正打算派两万骑兵去攻打乌桓。霍光想发兵中途拦截匈奴,就去问护军都尉赵充国的意见,赵充国认为:“乌桓近来多次侵犯边塞,现在匈奴去攻打他们,对汉朝是有利的。而且匈奴现在很少侵犯汉朝边境,北方边境幸好没什么事,蛮夷之间互相攻击,我们却发兵去拦截,这是自己招来外寇,挑起事端,不是好办法。”霍光又问中郎将范明友,范明友说可以攻打,于是任命范明友为度辽将军,率领两万骑兵从辽东出发。匈奴听说汉朝军队来了,就撤兵离开了。当初,霍光告诫范明友:“军队不能空手而归;如果追不上匈奴,就去攻打乌桓。”乌桓刚被匈奴攻打,元气大伤,范明友没追上匈奴,就趁着乌桓疲惫,攻打乌桓,斩杀六千多人,还获得了乌桓三个王的首级。匈奴从此害怕了,不敢再轻易出兵。

评论

汉昭帝元凤年间,西汉王朝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局势,这些事件对汉朝的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内部来看,政治方面,出现了如眭弘以奇异现象上书建议禅让帝位这种带有神秘色彩且挑战传统统治观念的事件,反映出当时社会思想的一些异动,而眭弘被诛杀也表明统治阶层对维护现有统治秩序的坚决态度。在司法领域,围绕侯史吴窝藏桑迁案的处理,廷尉、少府与侍御史观点相左,丞相车千秋介入引发朝堂争议,最终相关官员获罪,这一过程不仅展现了朝廷内部权力的博弈,也凸显了法律执行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人为因素的干扰。杜延年的谏言则体现出他在维护朝廷稳定和法律公正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对稳定朝堂局势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外部,匈奴与汉朝的关系呈现出微妙变化。匈奴虽有侵扰意图,但因汉朝边防加强,其行动有所收敛,并试图通过暗示等方式与汉朝和亲,双方处于一种相互试探、寻求新平衡的状态。而乌桓的反叛及匈奴对乌桓的攻打,使汉朝边境局势更加复杂。霍光在应对匈奴攻打乌桓一事上,听取不同意见后做出决策,范明友最终出击乌桓并取得战果,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汉朝边境的威严,但也反映出汉朝在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需要谨慎权衡各方利益,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

总体而言,元凤年间的这些事件表明,西汉王朝在维持国内稳定与应对边疆问题上不断面临挑战,其决策与应对方式既体现了统治者对局势的把控,也影响着国家未来的走向,这些事件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独特的历史画卷,为后世研究古代政治、军事及民族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