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元凤二年(公元前79年)
夏天四月,汉昭帝从建章宫搬到未央宫居住。
六月,宣布大赦天下。
这一年,匈奴又派九千骑兵驻守在受降城,用来防备汉朝。他们在余吾水上架起桥梁,让军队能够顺利通过,以便在危急时逃跑。匈奴其实想和汉朝和亲,但又担心汉朝不答应,所以不敢主动提出来,只是常常让身边的人向汉朝使者暗示。不过,匈奴对汉朝边境的侵扰和掠夺越来越少了,对待汉朝使者也更加优厚,想慢慢促成和亲这件事。汉朝呢,也就先采取笼络的策略应对匈奴。
汉昭帝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
春天一月,泰山上有块大石头自己立了起来;上林苑里有棵已经枯死倒地的柳树,竟然自己又活了过来,重新生长;还有虫子吃这棵柳树的叶子,吃出的痕迹形成文字,写着“公孙病已立”。符节令鲁国人眭弘上书说:“大石头自己立起来,枯柳树又复活,这预示着会有普通百姓成为天子。枯树重新生长,难道是以前被废掉的公孙氏家族要复兴吗?汉朝是尧的后代,有传承国运的使命,现在应当寻找贤能的人,把帝位禅让给他,自己退位,受封百里之地,这样才顺应天命。”结果眭弘因为制造妖言迷惑众人,被处死了。
匈奴单于派犁污王去窥探汉朝边境情况,犁污王回来说酒泉和张掖的汉朝兵力变得更弱了,可以出兵试探性地攻打,说不定能重新夺回以前失去的土地。当时汉朝事先抓到了匈奴投降的人,得知了这个计划,汉昭帝就下诏让边境加强戒备。没过多久,右贤王和犁污王率领四千骑兵分成三队,侵入日勒、屋兰、番和等地。张掖太守和属国都尉赶紧发兵反击,把匈奴打得大败,匈奴只有几百人逃脱。属国的义渠王还射死了犁污王,汉朝赐给他二百斤黄金、二百匹马,并封他为犁污王。从这以后,匈奴就不敢再入侵张掖了。
之前燕王刘旦和盖主谋反的事情中,桑弘羊的儿子桑迁逃跑了,投奔他父亲以前的下属侯史吴。后来桑迁被抓,依法被处死。正好赶上大赦,侯史吴就自己到监狱投案。廷尉王平和少府徐仁一起审理这个谋反相关的案子,他们都认为“桑迁是因为父亲谋反受到牵连,侯史吴窝藏他,这不算是窝藏谋反的人,只是窝藏了受牵连的人”,所以就依据大赦令免除了侯史吴的罪行。后来侍御史重新调查核实,认为“桑迁精通经学,知道父亲谋反却不劝阻抗争,这和谋反的人没什么两样。侯史吴以前是俸禄三百石的官员,他窝藏桑迁,不能和普通百姓窝藏受牵连的人同等看待,侯史吴不能被赦免”。于是奏请重新审理,并弹劾廷尉王平和少府徐仁纵容谋反的人。少府徐仁是丞相车千秋的女婿,所以车千秋多次为侯史吴说话。他担心大将军霍光不听,就召集俸禄中二千石的官员和博士,在公车门集会,商议侯史吴的定罪问题。参与商议的人知道大将军霍光的意思,都认为侯史吴犯了大逆不道的罪。第二天,车千秋把众人的商议结果封好上奏。霍光因为车千秋擅自召集俸禄中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朝廷内外意见不一致,就把廷尉王平和少府徐仁关进了监狱。朝廷里的人都担心丞相车千秋会因此受牵连获罪。太仆杜延年给霍光写了封信说:“官吏纵容罪人,是有常规法律处置的。现在把侯史吴的罪名改定为大逆不道,恐怕量刑过重了。而且,丞相向来没有什么坚定的立场,喜欢讨好下面的人,这是他一贯的行事风格。至于擅自召集俸禄中二千石的官员,确实行为不妥。我觉得丞相资历老,在先帝时就参与政事,要是没有大的过错,不应该被抛弃。最近百姓常说刑罚过重,官吏判案过于严苛;现在丞相商议的又是案件相关的事,如果因为这件事牵连到丞相,恐怕不符合众人的心意,会引发下面的人议论纷纷,百姓私下也会议论,流言到处传播。我实在担心将军您因此在天下人面前失去好名声。”霍光认为廷尉和少府在执法时随意轻重,最终还是把他们关进了监狱。夏天四月,徐仁自杀,王平和左冯翊贾胜胡都被腰斩。但丞相车千秋没有受到牵连,最终平安无事。杜延年议论事情公平恰当,使朝廷关系融洽,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