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汉纪十一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1 / 2)

双阳插花芯 读点经典 1680 字 11小时前

汉武帝的“职场风云”与国家大事(公元前124年至公元前123年)

在公元前124年到公元前123年这两年间,汉武帝治下的汉朝那叫一个“热闹”,各种大事件接连上演,既有朝堂上的“宫心计”,也有战场上的“热血对决”,堪称一部古代版的“年度大剧”!

公元前124年:丞相换人、朝堂辩论与军事大捷

这年冬天十一月乙丑日,薛泽被免职,公孙弘当上了丞相,还被封为平津侯,他可是汉朝第一个以丞相身份封侯的人,直接“打破纪录”!公孙弘上位后,搞了个“东阁”,专门招揽贤才,一起商量国家大事。每次上朝汇报工作,他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汉武帝还会安排身边的文学大臣和他“对线”,展开激烈辩论。

有一次,公孙弘提议禁止百姓携带弓弩,理由是“十个拿弓弩的盗贼,一百个官吏都不敢上前”。汉武帝把这事拿出来讨论,侍中吾丘寿王马上“开怼”。他引经据典,说古代制造兵器是为了禁暴讨邪,秦朝销毁兵器后,犯罪的人反而更多,最后国家都亡了。而且禁止弓弩,只会让坏人拿着干坏事,好人想自卫却犯法,这不是长坏人威风,断好人活路嘛!汉武帝拿着吾丘寿王的观点质问公孙弘,公孙弘只能认怂。

别看公孙弘表面上客客气气,实际上心眼可小了,是个“记仇达人”。以前和他有过节的人,不管时间过去多久,他表面和人家搞好关系,背后找准机会就报复。董仲舒觉得公孙弘喜欢迎合汉武帝,公孙弘就记恨上了。胶西王刘端骄横不法,杀了不少朝廷官员,公孙弘就推荐董仲舒去当胶西相,想借刀杀人,好在董仲舒称病躲过一劫。汲黯也经常怼公孙弘,公孙弘就向汉武帝进谗言,把汲黯调到难治理的右内史,想让他栽跟头。

这年春天大旱,不过汉朝在军事上迎来了一场“高光时刻”。匈奴右贤王老是在朔方搞事情,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击,还安排了苏建、李沮等一堆将领带十多万人马一起行动。右贤王压根没把汉军当回事,觉得他们肯定来不了,喝得酩酊大醉。结果卫青带着军队狂奔六七百里,趁夜包围了右贤王。右贤王吓得连夜带着几百精锐骑马逃跑,汉军大获全胜,俘虏了十多个匈奴小王,男女一万五千多人,还有几十万牲畜。

卫青立了大功,汉武帝直接派人到军中,当场任命他为大将军,让其他将领都归他统领。四月乙未日,汉武帝给卫青加封八千七百户食邑,还把卫青的三个儿子都封侯。卫青特别谦虚,说这都是大家的功劳,儿子们还是小娃娃,不能无功受禄。汉武帝也没忘了其他有功将领,公孙敖、韩说等一堆人都得到了封赏。

卫青一下子成了汉武帝跟前的“大红人”,朝中大臣都拼命巴结他,只有汲黯敢和他平起平坐。有人劝汲黯:“皇上都想让大家尊重大将军,你可别不识好歹!”汲黯却傲娇地说:“大将军有我这样不拜他的客人,不是更有面子吗?”卫青知道后,反而觉得汲黯是个真性情的人,经常向他请教问题,对他比别人还好。汉武帝对卫青、公孙弘这些大臣有时候比较随意,见他们的时候衣冠不整很正常,但见汲黯的时候,不戴好帽子都不敢露面,可见汲黯有多受尊重。

这年六月,汉武帝下诏书,说现在礼崩乐坏,要大力发展教育、振兴礼乐。公孙弘等人赶紧响应,提议给博士官设置五十个弟子,根据学习成绩好坏安排官职,有特殊才能的还可以直接上报,不认真学习的就淘汰,精通儒家经典的官吏优先升职。汉武帝同意后,从此汉朝的官员队伍里,有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了。

到了秋天,匈奴又来搞破坏,一万骑兵攻入代郡,杀了都尉朱英,抢走一千多人。

另一边,淮南王刘安也不安分。他喜欢读书写文章,爱搞名声,招揽了几千门客。他手下很多是江淮一带的“刺儿头”,经常拿厉王刘长被流放致死的事刺激刘安。建元六年出现彗星,有人忽悠刘安说:“以前吴王刘濞造反的时候就有彗星,这次彗星划过整个天空,天下要大乱,正是造反的好时机!”刘安信以为真,偷偷打造兵器,积攒钱财。

郎中雷被得罪了淮南王太子刘迁,当时朝廷下令想参军的人可以去长安,雷被就想去打匈奴。刘迁在刘安面前说雷被坏话,把他赶走了。雷被跑到长安上书自证清白,这事牵连到了刘安。公卿大臣建议汉武帝逮捕刘安治罪,刘迁甚至想刺杀朝廷使者,发动叛乱。汉武帝派中尉宏去调查,刘安看对方态度温和,没敢动手。最后公卿大臣上奏说刘安阻止雷被参军,违抗诏令,应该处死。汉武帝念在亲戚情分,只削了他两个县的封地。刘安觉得自己“行仁义”却被削地,面子挂不住,造反的心思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