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说:古代天子分封诸侯建立国家,诸侯又设立卿大夫的采邑,从卿大夫到普通百姓,各有等级差别,所以百姓都能安分地侍奉上级,下级也不会有非分之想。周王室衰落之后,制作礼乐和发动战争的权力都由诸侯掌控。齐桓公、晋文公之后,大夫世代把持权力,家臣也能执掌国命。这种情况逐渐发展到战国时期,各国合纵连横,于是各国的公子,像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都凭借王公的势力,竞相招揽游侠,那些鸡鸣狗盗之徒,都受到他们的礼待。赵国的丞相虞卿,抛弃国家和君主,去解救朋友魏齐的危难;信陵君无忌,窃取兵符假传命令,杀死将领独掌兵权,去解救平原君的急难。他们都因此受到诸侯的敬重,在天下扬名,那些慷慨激昂高谈阔论的人,都把这四位豪杰当作楷模。于是,为了私利背叛公义、为朋党效死的风气形成了,尽忠职守、侍奉君主的道义被废弃了。等到汉朝兴起,法令宽松,没有及时纠正这种风气。所以代国丞相陈豨出行时跟随的车辆有上千辆,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招揽的门客都数以千计。外戚大臣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之类的人在京城争权夺利,平民游侠剧孟、郭解之类的人在民间横行无忌,在州郡里行使权力。他们的势力足以挫败公侯,普通百姓都以他们的名声事迹为荣,对他们既羡慕又向往。即使他们触犯刑律,也认为自己是杀身成名,就像季路、仇牧一样,死而无悔。所以曾子说:“在上位的人失去正道,民心离散已经很久了。”如果没有圣明的君主在上,向百姓明示好恶,用礼法来规范他们,百姓又怎么会知道禁令而回归正道呢!按照古代的正法:春秋五霸是夏、商、周三代圣王的罪人;而战国的六国,是春秋五霸的罪人。那四位豪杰,又是六国的罪人。更何况像郭解这类人,凭借一介平民的低微身份,窃取生杀大权,他们的罪行简直是死有余辜。不过,看他们平时待人温良,广泛施爱,救济穷困,为人谦逊,不自我夸耀,也都有与众不同的风度。可惜啊,他们不遵循道德规范,却在末流中肆意放纵,最终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这也并非是不幸啊。
荀悦评论说:世上有三种人,是道德的败坏者:一是游侠,二是游说之士,三是游行之人。树立自己的声势,作威作福,结交私人党羽,以在世上逞强的,叫做游侠;粉饰言辞,设置阴谋诡计,奔走于天下以谋取权势的,叫做游说之士;表面上装作有仁爱之心以迎合时人的喜好,拉拢党羽,树立虚假的声誉来获取权力利益的,叫做游行之人。这三种人,是祸乱产生的根源;他们伤害道德,破坏法律,迷惑世人,这是古代圣王所慎重对待的。国家有士、农、工、商四种民众,各自从事自己的职业。不从事这四种职业的人,就是奸民。奸民不出现,王道才能实现。
这三种人的出现,产生于末世,周朝和秦朝末年尤为严重。君主不贤明,臣下不正派,制度没有确立,纲纪废弛;把别人的诋毁和赞誉当作荣辱的标准,不核查事情的真相;以个人的爱憎来判断利害,不考虑实际情况;凭自己的喜怒来进行赏罚,不考察其中的道理。上下相互欺瞒,各种事情都错乱不堪,所以发表言论的人根据对方势力的强弱来措辞,负责选举的人按照关系的亲疏来下笔,善恶被众人的言论所混淆,功罪被王法所颠倒。这样一来,利益不能通过正当的方式获取,祸害也不能通过正道来避免。所以君子违反礼义,小人触犯法律,奔走钻营,超越自己的职责和法度,追求华丽而摒弃实际,竞相追逐一时的利益。轻视父兄的尊严而尊崇宾客的礼节,淡薄骨肉之间的恩情而深厚朋友之间的友爱,忘记修身的道理而追求众人的赞誉,割舍衣食之业来满足宴饮的喜好,贿赂的财物堆满门庭,互相拜访的人在路上络绎不绝,私人书信比公文还繁多,私人事务比公务还繁杂,于是不良的社会风气形成了,正道也就被破坏了。因此,圣明的君主在位时,治理国家、安排百姓,端正各项制度;根据功劳和罪过来判定善恶,而不被诋毁和赞誉所迷惑,听取言论要责求事实,提出名称要指明实际。所以实际情况与名声不相符的叫做虚,情感与外貌不一致的叫做伪,诋毁和赞誉不符合事实的叫做诬,谈论事情不符合实际的叫做罔。虚伪的行为不能得逞,诬陷欺骗的言辞不能流行,有罪的人不能侥幸逃脱,无罪的人不用担心害怕,请托的事情无法进行,贿赂没有用处,停止华丽不实的文风,去除浮夸的言辞,禁止虚假的辩论,杜绝过度的智谋,摒弃百家的混乱思想,统一于圣人的最高道德准则,用仁爱和恩惠来培养百姓,用礼乐来教化百姓,那么社会风俗就会稳定,良好的教化就能实现了。
评论
这段历史充分展现了汉武帝时期在政治、军事、社会治理等多方面的重要举措与影响。政治上,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巧妙地削弱了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政策展现出极高的政治智慧,从根源上解决了诸侯国对中央的潜在威胁。军事上,卫青等人在河南之战中大获全胜,拓展了汉朝疆域,为抵御匈奴奠定了重要基础,然而设立朔方郡也给国家财政和百姓生活带来了巨大压力,反映出军事行动与经济民生之间复杂的关系。
在社会治理方面,迁徙豪强大族到茂陵以及对郭解的处理,凸显了朝廷对地方势力的管控决心。郭解作为游侠代表,其行为虽有温良助人的一面,但私自操持生杀大权,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班固和荀悦对游侠等“三游”现象的评论,深刻揭示了他们对社会道德和法治的危害,以及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这一时期的种种事件表明,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需要在政治、军事、社会等各方面寻求平衡,既要积极应对外部威胁,又要注重内部秩序的维护和道德风尚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