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甲寅年)
冬天,汉武帝赐给淮南王坐几和手杖,允许他不必来京朝见。
主父偃向汉武帝建议说:“以前诸侯的封地不超过百里,这样不管是强还是弱,朝廷都容易控制。可现在有些诸侯拥有数十座相连的城池,封地纵横上千里。天下太平的时候,他们就骄奢淫逸,容易做出伤风败俗的事;形势危急的时候,他们就凭借自己的强大力量,联合起来对抗朝廷。要是依法削减他们的封地,就容易引发叛乱,之前晁错的遭遇就是例子。现在诸侯的子弟有的多达十几个,只有嫡长子能继承王位,其他子弟虽然也是亲骨肉,却没有一寸土地的封赏,这样仁孝之道就无法彰显。希望陛下让诸侯能够推广皇恩,把土地分封给子弟,封他们为侯。这样一来,他们每个人都会很高兴地实现自己的愿望。陛下以施恩的方式,实际上分化了诸侯国,不用强行削减,诸侯国就会逐渐衰弱。”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春季,正月,汉武帝下诏说:“诸侯王中如果有人想推广自己的恩泽,把土地分封给子弟,就让他们各自奏报,朕会亲自确定他们的封号。”从此,各诸侯国开始被分割,诸侯王的子弟们都被封为了侯。
匈奴侵入上谷、渔阳,杀害和掳掠了一千多官吏和百姓。汉武帝派卫青、李息从云中出发,向西一直打到陇西,在黄河以南地区攻打匈奴的楼烦王和白羊王,斩杀和俘虏匈奴数千人,缴获牛羊一百多万头,白羊王和楼烦王败逃,汉军于是占领了黄河以南的地区。汉武帝下诏封卫青为长平侯,卫青的校尉苏建、张次公都立了战功,封苏建为平陵侯,封张次公为岸头侯。主父偃说:“黄河以南地区土地肥沃富饶,外部有黄河险阻,以前蒙恬在这里筑城来驱逐匈奴。在这里设郡,对内可以节省转运和戍守漕运的人力物力,又能扩展中原的疆域,这是消灭匈奴的根本办法。”汉武帝让公卿大臣们商议,大家都说这样做不合适。但汉武帝最终还是采用了主父偃的计策,设立朔方郡,派苏建征调十多万人修筑朔方城,重新修缮了秦朝时蒙恬所建造的要塞,依靠黄河作为坚固的防线。由于转运粮饷的路程非常遥远,崤山以东地区的百姓都因此而疲惫不堪,花费了数十上百亿的钱财,国库也因此空虚了。汉朝也放弃了上谷郡中偏僻孤立的造阳县,把它送给了匈奴。
三月乙亥日,这一天是月底,发生了日食。
夏天,朝廷招募十万百姓迁徙到朔方郡。
主父偃又向汉武帝建议说:“茂陵这个地方刚刚开始营建,天下的豪杰、兼并土地的富户以及为非作歹的人,都可以把他们迁徙到茂陵。这样对内可以充实京城的人口,对外可以消除奸猾之徒,这就是所谓的不用诛杀就可以消除祸害。”汉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把各郡国的豪杰以及资产在三百万以上的富户,都迁徙到茂陵。
轵县人郭解,是关东地区的大侠,也在这次迁徙的名单中。卫将军替他向汉武帝求情说:“郭解家里贫穷,不符合迁徙的标准。”汉武帝说:“郭解只是个平民,却能让将军为他说话,这说明他家并不贫穷。”最终还是把郭解家迁走了。郭解平日里因为一点小事就杀人,汉武帝听说后,下令官吏逮捕并审问郭解,他所杀的人都在大赦之前。轵县有个儒生陪侍使者坐着,有个门客称赞郭解,儒生说:“郭解专门做违法的事,怎么能算贤能呢!”郭解的门客听到后,就杀了这个儒生,还割掉了他的舌头。官吏以此事来责问郭解,郭解确实不知道杀人的是谁,而杀人者最终也没有查出来,没人知道是谁干的。官吏上奏说郭解无罪,公孙弘议论说:“郭解是个平民,却以行侠为名滥用权力,因为一点小事就杀人。郭解虽然自己不知道这件事,但这种罪行比他亲自杀人还要严重,应当以大逆无道论处。”于是就把郭解灭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