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秦纪一 秦孝文王(1 / 2)

双阳插花芯 读点经典 1015 字 10小时前

秦孝文王元年,公元前250 年,辛亥年,冬天10月己亥日,这位王登基,结果才过三天就驾崩了。他儿子楚继位,这就是庄襄王。庄襄王把华阳夫人尊称为华阳太后,夏姬尊称为夏太后。

燕国将领攻打齐国的聊城,并且成功拿下。但有人在燕王面前说这将领坏话,燕国将领心里慌啊,就死守着聊城,不敢回燕国。齐国的田单来攻打聊城,打了一年多都没打下来。这时候鲁仲连写了封信,绑在箭上射进城里给燕国将领,给他分析各种利弊说:“要我说啊,您要不回燕国,要不就投降齐国。现在您独自守着这座孤城,齐国的兵越来越多,可燕国的救兵却一直不来,您打算咋办呢?”燕国将领看了这信,哭了好几天,一直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想回燕国吧,可已经跟燕王有矛盾了;想投降齐国吧,之前在齐国杀了不少人,又怕投降后被羞辱。最后长叹一声说:“与其让别人来杀我,还不如我自己动手!”说完就自杀了。聊城一下子乱了,田单趁机攻下聊城。田单回去后,跟齐王说起鲁仲连的事儿,想给鲁仲连封个爵位。但鲁仲连跑到海上去了,还说:“我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在别人面前低头,还不如过着贫贱的日子,逍遥自在,按自己的想法活着!”

魏安厘王问子顺,天下有没有那种特别厉害的高人。子顺说:“这世上还真没有那种堪称完美的高人,如果非得说个差不多的,那可能就是鲁仲连了!”魏安厘王说:“鲁仲连那是硬要表现自己,不是自然而然就那样的。”子顺回答说:“其实大家都是这样去努力表现的呀。一直坚持这样做,慢慢就成了君子;坚持不变,习惯了就和自身融为一体了;习惯和自身融为一体,那不就跟自然而然的一样了嘛。”

秦孝文王嬴柱是战国时期秦国的第35任君主,虽在位时间仅三天,却是秦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秦孝文王生于公元前302年,是秦昭襄王嬴稷之子,母亲为唐太后。秦昭襄王在位时间长达56年,是秦国历史上执政最久的君主之一。由于父亲长寿,嬴柱早年长期处于储君之外的位置,直到公元前267年,原太子悼在魏国去世,他才于公元前265年被立为太子,此时已近40岁。

作为太子期间,嬴柱并未在历史上留下太多显赫功绩,这与秦昭襄王强势的执政风格有关。但他亲历了秦国在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中大败赵国的关键战役,见证了秦国东扩的强势步伐,也目睹了父亲晚年因连年征战导致的民生压力,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执政理念埋下伏笔。

公元前251年秋,秦昭襄王去世,嬴柱正式继位,是为秦孝文王。他登基虽仅有三天后去世,却推行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举措:

大赦天下,怀柔民心:继位后立即下令赦免罪人,优待宗族亲属及功臣。这一措施旨在缓和秦昭襄王后期因严刑峻法和战争频繁导致的社会矛盾,展现出与父亲不同的宽仁姿态。

表彰先王功臣,稳定朝堂:对秦国历代功臣进行封赏,巩固统治基础。此举既安抚了旧臣,也向天下彰显了新君延续秦国基业的决心。

暂停大规模军事行动:秦昭襄王晚年频繁对韩、赵、魏等国用兵,嬴柱继位后暂时调整策略,转向内政休整。这一决策为秦国积蓄国力、缓解民生压力提供了喘息之机。

关于秦孝文王的死因,历史记载较为简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