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周纪二 显王(1 / 2)

双阳插花芯 读点经典 2924 字 11小时前

战国“剧本杀”:苏秦张仪的顶级拉扯与六国联盟“塌房”现场

家人们,快来围观战国版“极限拉扯”和“权力的游戏”!这剧情反转比过山车还刺激,权谋套路一环套一环,简直绝了!

当时秦国派出犀首带队攻打魏国,直接把魏军打得“满地找牙”,斩杀四万多人,还俘虏了大将龙贾,拿下雕阴这块战略要地,并且打算乘胜向东扩张,开启“推塔”模式。苏秦慌得不行,生怕秦国打到赵国,把自己好不容易组起来的“合纵联盟”(相当于六国抱团取暖群)搞垮。他翻遍“人才库”,发现能派去秦国当“卧底”、打乱秦国节奏的,只有自己的老同学张仪。于是,苏秦决定上演一出“激将法”大戏,把张仪“忽悠”到秦国。

张仪是魏国人,和苏秦都是鬼谷先生门下的“高材生”,学的是纵横之术。苏秦内心其实觉得张仪比自己厉害,但为了大局,还是决定“坑”一把老同学。当时张仪在各国求职处处碰壁,在楚国混得特别惨,穷得连饭都快吃不上了。苏秦把他叫来,不仅不安利工作,还故意各种羞辱他,把张仪的“自尊心”按在地上摩擦。张仪气得火冒三丈,心想:“这六国没一个靠谱的,也就秦国能治治你们了!”一怒之下就跑去秦国找机会。

苏秦早就留了后手,偷偷派自己的小弟带着大把的“启动资金”跟着张仪,资助他打通人脉。张仪顺利见到秦王,凭借超强的口才和实力,直接被秦王“圈粉”,当场封了客卿。这时小弟才坦白:“张哥,实不相瞒,这全是苏哥的套路!他怕秦国破坏合纵联盟,觉得只有你能拿捏秦国朝政,所以故意激怒你,钱也是他让我给的,全是他精心策划的!”张仪一拍大腿,恍然大悟:“好家伙!我天天玩套路,结果被苏哥给套路了!我真是甘拜下风!你帮我带句话,只要苏哥在,我绝对不拆合纵联盟的台!”

这边苏秦也没闲着,开启“嘴强王者”模式,挨个去各国游说,疯狂“拉人头”进合纵联盟。

见到韩宣惠王,苏秦一顿“彩虹屁”加“画大饼”:“咱韩国地盘近千里,几十万大军,天下的强弓、劲弩、利剑都出自韩国,韩国士兵个个都是‘神射手’,搭箭就能射,百发百中不费劲。穿上坚固的铠甲,踩着强劲的弓弩,配上锋利的宝剑,一个人打一百个都不在话下!但大王要是向秦国低头,他们肯定得寸进尺,今年要宜阳、成皋,明年还要割地。给吧,地早晚割完;不给,之前的讨好全白费,还得挨打。韩国的地是有限的,秦国的贪心可是无限的,这不是妥妥的‘冤大头’行为吗?老话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大王这么牛,带着强韩军队,要是落个‘小弟’的名声,我都替您尴尬!”韩宣惠王被说得热血沸腾,当场加入联盟。

跑到魏国,苏秦又开始“输出”:“大王您这地盘看着小,实则人口密集,到处都是房子,连放牧的地儿都快没了。街上人来人往,车马川流不息,热闹得跟开演唱会似的。我瞅着魏国实力不比楚国差!听说您有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还有六百辆战车、五千匹战马,就因为大臣几句话,就要给秦国当小弟?别冲动!赵王派我来组局,咱一起结盟,抱团取暖才是王道!”魏王听了,觉得有道理,果断点头答应。

到了齐国,苏秦直接开启“安利”模式:“齐国那可是‘天选之地’,四周都是天然屏障,地盘两千多里,几十万大军,粮食堆得像山一样。军队战斗力超强,进攻如利箭,作战似雷霆,撤退像风雨。就算有战事,敌人都不用翻山跨海就能打到家门口。光临淄就有七万户人家,一家按三个壮丁算,都能拉出二十一万大军。临淄那叫一个繁华,老百姓日常就是斗鸡、遛狗、玩桌游、踢球,街上人挤人,衣襟连起来能当帷幕,擦把汗都像下雨。为啥韩国、魏国怕秦国?还不是因为挨着秦国,一开战十天内胜负就定了。打赢了,军队也得折损一半;打输了,国家就危险了。但秦国打齐国可不一样,得穿过韩、魏,走一堆险要小路,路窄得车都没法并排走,一百个人守着,一千个人都不敢过。就算想深入,还得担心韩、魏在背后偷袭。所以秦国就是虚张声势,根本不敢真打齐国!不仔细想想就想当秦国小弟,大臣们怕不是‘带不动的队友’?咱不低头,照样是强国,大王快加入我们!”齐王被说服,同意结盟。

最后跑到楚国,苏秦放大招:“楚国那可是‘战国顶流’,地盘六千里,百万大军,千辆战车,万匹战马,粮食够吃十年,妥妥的‘王者配置’!秦国最忌惮的就是楚国,楚强秦弱,秦强楚弱,天生死对头。我给您支个招,联合其他国家孤立秦国,到时候山东各国年年给您进贡,听您指挥。合纵搞起来,各国给楚国割地;连横的话,楚国就得给秦国割地,这差距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大王您细品!”楚威王也被成功“拉入伙”。

就这样,苏秦走上人生巅峰,成了合纵联盟的“盟主”,还同时兼任六国丞相,回赵国复命时,那排场,比“霸道总裁”出街还拉风!

但好景不长,齐威王去世,儿子宣王辟疆继位,得知成侯坑了田忌,赶紧把田忌召回,上演了一出“兄弟重聚”。燕文公、卫成侯也相继去世,新君上位。显王三十七年,公元前332年,秦惠王派犀首使坏,忽悠齐国和魏国一起攻打赵国,合纵联盟直接“塌房”。赵肃侯把苏秦骂得狗血淋头,苏秦怕被“穿小鞋”,申请去燕国,还保证一定找齐国报仇。他一走,联盟彻底解散。赵国人更狠,直接放水淹了齐、魏联军,逼得他们灰溜溜撤退。

此后,各国开启“大乱斗”模式。魏国为了求和,把阴晋献给秦国;秦国疯狂攻打魏国,又是围城又是抢地;张仪在秦魏之间反复横跳,一会儿帮秦国拿下蒲阳,一会儿又劝秦王把蒲阳还回去,忽悠魏王割让上郡十五县,自己也因此当上秦国丞相。

其他国家也没闲着,楚国换了新王,宋国发生内乱,赵国新君武灵王上位搞改革,秦国开始称王。卫国更绝,为了抓个逃犯,宁愿用一座城去换,就为了维护法律尊严,妥妥的“硬核”操作。

苏秦这边也出了大瓜,和燕文公夫人传出绯闻,被易王发现。他怕被“封杀”,忽悠易王说去齐国能帮燕国搞事情,于是跑到齐国当客卿,还忽悠齐王大建宫殿、扩大园林,表面上是让齐王享受,实则想搞垮齐国,暗中帮燕国,这波操作简直“损人利己”。

各国之间今天结盟、明天拆伙,又是开会又是打仗,你方唱罢我登场,剧情跌宕起伏,比八点档连续剧还上头!一直到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周显王去世,儿子慎靓王定继位,这场战国“大戏”还在继续更新,谁也不知道下一秒又会有啥“神展开”!

战国风云之权力与人才的“内卷”现场

家人们,战国的“抓马”剧情又更新啦!这回咱们聊聊燕国的王位更迭,还有齐国超有话题度的“靖郭君父子档”,以及各种职场权谋,妥妥的古代版“权力的游戏”!

燕国这边,燕易王去世后,儿子哙接手王位。与此同时,齐国这边也有大动静——齐王把田婴封到薛地,还给他一个超霸气的称号“靖郭君”。靖郭君跟齐王说:“每天都得亲自听听各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仔细看看相关数据,这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齐王一开始照做,可听多了就烦了,大手一挥,把这些事儿全扔给靖郭君处理。这下靖郭君直接“大权在握”,成了齐国实际的“话事人” 。

后来靖郭君想在薛地修筑城墙,巩固自己的地盘。有门客跑来劝他:“您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渔网困不住它,鱼钩也拉不动它,可一旦离开水,小蚂蚁都能拿捏它。齐国就好比是您的‘大海’,只要您能一直抱紧齐国的‘大腿’,要薛地的城墙有啥用?要是失去了齐国的支持,就算把薛地的城墙建得跟天一样高,又有啥安全感?”靖郭君一听,觉得有道理,这城墙也就没修起来。

靖郭君有四十多个儿子,其中一个小妾生的儿子叫田文,那叫一个“天秀”!田文情商智商双在线,特别有想法,他劝靖郭君拿出钱财招揽人才。靖郭君让他负责接待宾客,田文把这事儿办得超漂亮,宾客们天天在靖郭君面前夸他,还纷纷建议立田文为继承人。靖郭君去世后,田文顺理成章继承爵位,成了薛公,江湖人称“孟尝君”。孟尝君疯狂“扩招”,不管是各国的“职场失意人”,还是犯了事跑路的,他都收入门下,好吃好喝招待,还帮忙照顾他们的家人。一时间,他的门客多达几千人,每个人都觉得孟尝君拿自己当“铁哥们”,孟尝君也因此火遍天下,妥妥的战国“顶流”。

不过,司马光对孟尝君的做法可不太认可,开启了“吐槽”模式:“真正有格局的人养人才,是为了老百姓谋福利。《易经》里说圣人养贤才,是为了惠及万民。贤才品德高尚,可以教化百姓、端正风气;能力超强,能整顿纲纪、处理政务;眼光独到,能洞察细微、深谋远虑;意志坚定,能团结仁义之士。往大了说能造福天下,往小了说能利好一国。所以,君子用丰厚的俸禄让他们生活富足,用尊贵的爵位给予他们荣耀,这才是养贤之道。但孟尝君养的这些人,他也不管人家是聪明还是愚笨,是好人还是坏人,就拿国家的钱去养自己的‘小团体’,给自己刷‘存在感’,对上欺瞒君主,对下坑害百姓,就是个‘奸雄’,没啥值得吹捧的!就跟《尚书》里说的商纣王一样,成了天下逃犯聚集的‘老巢’ 。”

孟尝君出使楚国,楚王大手一挥,送他一张价值千金的象牙床,派登徒直护送。登徒直不想接这活儿,心里直打鼓:“这象牙床太金贵了,要是磕着碰着一点,我卖儿卖女都赔不起!”于是找到孟尝君的门客公孙戌,说:“兄弟,你要是能让我躲过这趟差事,我把祖传的宝剑送你!”公孙戌答应下来,跑去跟孟尝君说:“那些小国之所以都愿意把国相的大印给您,是觉得您能帮扶贫困、拯救危亡,大家都佩服您的义气,仰慕您的清廉。可您刚到楚国就收下象牙床,以后去别的国家,人家该怎么招待您?这不是砸自己招牌吗?”孟尝君一听,果断拒收。公孙戌转身就走,还没走到内室,就被孟尝君叫住:“你咋走路带风,这么得意?”公孙戌也不藏着掖着,把实情全说了。孟尝君听后,直接在门板上写了公告:“只要能帮我提升名声、纠正过错,就算是为了私利,也欢迎来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