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被救回时,已是深夜。
他在路上遭小头领伏击,身负重伤,几乎命丧荒野。
若非陈子元早有布置,暗中派遣斥候监视各方动向,恐怕此刻他已落入敌手,成为董卓麾下又一名降将。
关羽受命出城,快马加鞭,一路追踪至河东边境,终在一处乱石岗上寻到奄奄一息的徐晃。
关羽带回人时,面色冷峻,眼中却透着一丝敬意。
他将徐晃交予军中医官,转身便立于帐外,静候主公裁决。
而刘备,则久久未发一言。
“大哥。”张飞大步踏进营帐,见刘备神情犹豫,忍不住开口,“那徐晃乃河东猛将,与我等并肩作战多日,如今重伤至此,岂能拒之门外?”
刘备轻叹一声,目光落在昏迷中的徐晃身上。
此人仪表堂堂,虽满身是伤,却仍掩不住一股英气。
他本有意接纳,但心中顾虑颇深——如今自己尚依附公孙瓒,若贸然收编外将,恐引人猜忌;更何况,徐晃出身河东,曾在董卓帐下效力,其忠诚与否,尚需考验。
“子龙之事未定,再添一员猛将……”刘备话音未落,陈子元缓步走进帐内,神色从容。
“主公所虑极是,然天下大势,瞬息万变。徐晃今日既愿投奔我等,便是天赐良机。”他语气不急不缓,却字字铿锵,“河东乃兵家必争之地,若得徐晃相助,日后争夺兖州、立足中原,皆可借其地利人和。”
刘备皱眉沉思,仍未应允。
陈子元心知时机稍纵即逝,遂转而对张飞道:“翼德,你与子龙酣战一场,惺惺相惜,可曾听他说过徐晃此人?”
张飞闻言,重重点头:“听他说起过,言徐晃为人正直,虽投董卓,实为无奈。若非家中老母病重,他断不会入其帐下。”
此言一出,刘备眉头略舒,但仍迟疑。
帐外忽传来一阵骚动,众人侧目望去,只见徐晃已然苏醒,强撑起身,踉跄步入帐中,扑通跪地。
“徐晃愿效忠主公!”他声音低沉,却坚定无比,“昔日投靠董卓,只为奉养母亲,非吾所愿。今闻刘皇叔仁义之名,特来投奔,望主公收留!”
此言一出,帐中一片寂静。
关羽站在角落,目光如炬,似在审视,也似在衡量。
刘备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摇头:“徐将军威名远播,刘某何德何能,敢纳如此良才?”
“主公!”陈子元上前一步,语重心长,“徐将军既有此心,便当以诚待之。若拒之门外,不仅寒了将士之心,更让天下人误以为我刘备虚伪无度。”
刘备沉默良久,终是缓缓抬头,看向徐晃。
“若将军真心归附,刘某自当以礼相待,然眼下局势未稳,还请将军稍安勿躁。”
此话虽未明言接纳,却也未彻底拒绝,徐晃心中已有数,郑重叩首:“属下谨遵主公吩咐。”
夜色渐深,帐外风声猎猎。
关羽静静走出营帐,抬眼望向远方的星辰,嘴角微扬。
“河东猛将,终于归心。”
与此同时,陈子元站在营帐之后,望着天际流云,
前路艰险,暗流汹涌,真正的较量尚未开始,而这场逐鹿天下的棋局,才刚刚落下第一枚棋子。
但他相信,只要徐晃归心,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会更加稳固。
“主公,该做决定了。”他低声呢喃,随即转身离去,身影隐入夜色之中。
夜色深沉,营帐内烛火摇曳,映得众人神情各异。
徐晃仍跪在地,身上的伤口虽已敷药包扎,但失血过多,面色苍白如纸。
刘备站在案前,手扶桌沿,眉头紧蹙,眼中闪烁着难以言明的挣扎。
“主公。”陈子元缓步上前,声音低而坚定,“徐将军此番前来投奔,实乃诚意可鉴。若此时拒之门外,不仅寒了将士之心,更会让天下人误以为我等虚伪无度。”
张飞闻言怒道:“军师说得对!俺老张也觉得这汉子是个真性情之人,怎就不能留?”
关羽却未出声,只是静静望着徐晃,眼神中似有探究,又似在衡量。
刘备缓缓抬眼,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徐晃身上。
“徐将军……”他语气复杂,“刘某虽心存仰慕,然如今依附公孙伯圭(公孙瓒字),身无寸土,若贸然收纳外将,恐招致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