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含饴弄孙(2 / 2)

常氏见状,轻声嗔怪道:“雄英,莫要失礼。”

马皇后却摆摆手,笑道:“孩子嘛,难得来祖母这儿,想吃便吃。”

马皇后慈爱地看着儿子,柔声道:“标儿,这些日子朝堂事务繁忙,可累坏了吧?”

朱标闻言,微微一笑,语气谦逊:“儿臣年轻,多历练些是应该的。况且父皇与母后为这江山操劳半生,儿臣岂敢言累。”

马皇后轻轻叹了口气,握住朱标的手,目光中满是忧虑:“标儿,母后今日唤你来,是想与你说说正儿的事。最近朝中有些不好的风向,母后担心……”

她顿了顿,看了眼一旁正逗弄朱雄英的常氏,又仔细观察着朱标的神色,“担心你与正儿之间,会因此生出嫌隙。”

朱标微微一愣,随即了然,眼中闪过一丝无奈:“母后,儿臣明白您的担忧。但您放心,儿臣自幼跟在兄长身旁长大,情同手足,岂会因为些许流言蜚语就心生嫉恨?”

马皇后眼中闪过惊喜,却仍不放心,继续说道:“可是标儿,朝堂之上,人心复杂。那些别有用心之人,难免会在你耳边说些挑唆的话。正儿这些年在外,功勋卓着,你父皇又对他信任有加,母后真怕……”

“母后!”朱标打断了马皇后的话,语气坚定,“儿臣怎会不知这些道理?他是儿臣的兄长,当年洪都保卫战,他以少胜多,坚守八十五天,为我大明立下汗马功劳。没有他守住洪都,哪有今日的大明江山?儿臣心中只有感激,又怎会嫉恨?”

说着,朱标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巍峨的宫墙,思绪飘回到多年前:“母后,您还记得吗?小时候,儿臣体弱,兄长总是护着我。这些情谊,儿臣一直铭记于心。”

马皇后听着,眼眶渐渐湿润,心中满是欣慰:“标儿,你能这般想,母后就放心了。只是你父皇他……这些年,为了稳固江山,杀了太多人,心性也变得多疑。他会不会担心正儿功高震主,会威胁到你的地位。”

朱元璋当然不会怀疑朱文正,马皇后这么说就是为了激发起朱标的恻隐之心,稳固二人的兄弟真情。

这时,一直在一旁静静听着的常氏也开口了,声音温婉却坚定:“母后,标儿仁厚善良,一心只为大明江山和百姓着想,从未有过争权夺利的心思。兄长也是忠勇之人,断然不会做出对不起朱家的事。还望母后劝劝父皇,莫要再猜疑他们兄弟俩。”

朱标转身回到马皇后身边,郑重说道:“父皇的担忧,儿臣能理解。但儿臣与兄长,绝不是那样的人。兄长只想辅佐父皇,将大明江山治理好,让百姓安居乐业,又怎会觊觎皇位?”

马皇后轻轻抚摸着朱标的脸庞,感慨道:“标儿,你仁厚善良,有这样的胸怀,母后甚是欣慰。只是这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人心难测。你虽无心争权,但也要懂得保护自己。”

朱标点头应道:“儿臣明白。儿臣会小心行事,不让母后和父皇操心。只是兄长那边,儿臣希望母后能劝劝父皇,莫要再猜疑他。他远在南洋,仍心系大明,心系父皇和儿臣。他的请罪折,儿臣也看过了,字字恳切,情真意切。”

马皇后从匣中取出朱文正的信笺,递给朱标:“标儿,你看,这信里句句都是对太子的敬重。‘侄儿虽远在南洋,然心向叔父,心向太子’,浑然一片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