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母把煎蛋翻了个面,蛋清边缘泛起金黄的焦圈:\"年轻人嘛...\"她意有所指地看了眼主卧方向,\"你当年在我家过第一个春节,睡到日上三竿的是谁?\"
李父的耳朵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低头猛喝豆浆。
门内,李桐正手忙脚乱地系睡袍腰带:\"都怪你!我妈肯定发现了...\"
崔琰慢条斯理地扣着衬衫纽扣,锁骨上还留着道浅浅的牙印:\"发现什么?\"他俯身靠近她,\"你看我这里,锁骨这里\"
当两人终于出现在餐厅时,李母正在盛第三碗皮蛋瘦肉粥。
\"哟,醒啦?\"她笑眯眯地给崔琰夹了块腐乳,\"尝尝这个,跟咱老家味道一样。\"
崔琰在碗里放了两颗红枣和枸杞,放到李桐面前面,指尖在桌下悄悄勾住她的睡衣的系带。
“一会我们去尝尝老北京的特色小吃,第一次在外地过年。”崔琰说道
于是,四人浩浩荡荡地向厂甸庙会出发。刚到琉璃厂,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街道上人山人海,到处都是穿着红色衣服的人群,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小吃的香味。李桐兴奋地拉着崔琰的手,这里看看,那里瞧瞧。
“崔琰你看,那个剪纸好漂亮啊!” 李桐指着一个摊位上的剪纸作品,眼睛里满是喜爱。崔琰笑着走上前,买下了一幅龙凤呈祥的剪纸,递给李桐:“拿着,这个送给你,寓意咱们俩龙凤呈祥。” 李桐接过剪纸,脸颊微红,轻轻捶了一下崔琰的胳膊:“就你会说。”
中午,大家都有些饿了。崔琰提议去吃地道的北京小吃,于是人人来到了一个小吃摊前。豆汁儿、焦圈、炸酱面…… 各种小吃摆满了桌子。李桐拿起一个焦圈,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皱了皱眉头:“这个焦圈怎么这么硬啊?” 崔琰见状,笑着说:“傻丫头,焦圈就是要这样吃,配上豆汁儿才好吃呢。” 说着,他帮李桐盛了一碗豆汁儿,“尝尝这个,虽然味道有点特别,但很有营养哦。”
看崔琰说的起劲,建国同志喝了一大口,顿时脸立马就变色了,想吐但硬生生吞下去了。:“这味道,真是一言难尽,感觉就像喝了一口放搜了的汤,酸溜溜、臭烘烘的、桐桐别喝了。”
李桐犹豫了一下,还是尝了一口豆汁儿,果然味道有些奇怪,但喝下去之后,感觉胃里暖暖的。她看着崔琰,调皮地说:“崔琰,你是不是故意整我啊,这个豆汁儿味道怪怪的。” 崔琰哈哈大笑:“怎么会呢,这可是老北京的特色,多喝几次你就会喜欢上的。”
李桐在北京几年都没尝试过去喝,今天是在崔琰的建议下才第一次喝这个。.
首次品尝豆汁, 那味道, 真是终生难忘啊!崔琰这句话建国同志极其认同!
下午,四人又来到了龙潭公园的新春游园会,公园里散步,聊着天,享受着难得的休闲时光。
初二又要动身回省城,开车先回县城,初三再回乡下崔琰家,初三是家里拜年客人最多的一天,全员齐聚。
周三,崔琰先把李桐爸妈送到镇上奶奶家,伯伯跟姑姑他们都在那边。和李桐坐下给大家送了礼物和拜年后就匆忙往家里走。
趁是冬天,从北京带来的几份烤鸭都还能吃,中餐还可以当一道菜品。
午餐时,北京烤鸭配着老家的腊味合蒸,粗瓷碗摆了满满一桌。崔琰给李桐夹了块鸭胸,自己却啃着鸭头,被眼尖的姐姐逮个正着:“还跟小时候一样护食,有了媳妇就忘了姐。” 李桐悄悄把碗里的鸭腿拨到崔琰碗里,却被二姑笑着拍了下手:“都在一个锅里吃饭了,还分什么你我!”
李桐忽然发现,北京新房的落地窗与老家的窗,其实都盛着同样的暖光。崔琰悄悄勾住她的小拇指,指尖在她掌心写了个字 —— 不是 “家”,而是 “婚”。窗外的冰灯不知何时亮了,透过窗花映在他们交握的手上,像极了新房里那盏彻夜不关的床头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