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昼夜之别(1 / 2)

晚上的程阳桥使人眼花缭乱,有一种让人感觉过得纸醉金迷的感觉。吴语心中不断感慨,他感激祖国让他活在这个和平年代,即使这个和平年代在他身上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不过在这段时间的流浪生涯里面,似乎也无伤大雅。如果没有活在这个和平年代,他没有机会看到祖国这么多的大好河山,更加没有机会认识许华这位异父异母异姓的好兄弟。

程阳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一个民族复兴的见证者。吴语走在程阳桥上,用手抚摸着程阳桥上的木头,仿佛就像是在抚摸这本厚厚的历史。

正如课本所说的一样,程阳桥全部都是使用卯榫结构,木头和木头环环相扣,各个接口间严丝合缝,放眼望去,除了木头还是木头,像在桥上寻找出一根铁定,那比大海捞针还要困难,因为压根就没有铁定或者一些和金属有关的东西存在。

白天的程阳桥没有了夜有的妩媚,更多的是雄伟,它的雄伟不仅仅表现在古人的智慧,还表现出中国历史的底蕴。

程阳桥又被称为风雨桥,但是不是所有的风雨桥都能称为程阳桥,因为风雨桥有很多但是程阳桥只有一座,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

白天的游客依然多,不过比起夜晚还是要少了不少,毕竟白天的天气还是太热,大部分人不喜欢在这种热热的天气出来活动,等到夜晚的时候太阳下山后才出来活动。这让吴语更加喜欢,因为少了人的流量,他可以更加有效的和程阳桥亲密接触,也可以把程阳桥看得更加清楚。

许华到没有这种欣赏细胞,反而他觉得这程阳桥和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对吴语说:

“这程阳桥好像和我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和在广西其他简单的风雨桥也差不多,无非就是用木头堆积起来的一座桥,和那些钢筋混凝土的桥相差太远了,这种桥上不了车,最多就是走走路,怎么可以和那些桥比。”

吴语:

“许哥,这你就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的那种。”

许华:

“说说看。”

吴语:

“首先就是年代不一样,你知道程阳桥是哪个年代建成的吗?程阳桥,又称永济桥或盘龙桥,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风雨桥。它始建于1912年,由程阳八寨的50位侗族老人带头兴建,于1924年竣工,历时12年。”

许华:

“你说什么?成长桥是50个老头带头兴建,这50个老头真是吃饱没事干,干愚公移山一样。”

吴语:

“我看你才愚,而且是愚蠢至极那种。你可知道,建这桥,可以使人少有了多少弯路,可以方便多多少人,我们不能用现代的科技眼光来看待旧事物,这完全就是耍流氓。我们活在当代,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以前的旧事物,我们还在学会现使用古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现在我们是现在他们的肩膀上,我们应该欣赏他们,而不是觉得他们是那种吃饱了没事干那种。”

又说:

“ 程阳桥是侗乡规模最大、造型最美的风雨桥。

建造过程中,侗族工匠们充分运用了杠杆原理和挂枋吊挂形式,展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

桥身由青石墩和木面构成,结构稳固,不用一钉一铆,全靠榫卯连接。郭沫若先生还特意给程阳桥赋诗题字,程阳桥还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由此可见,程阳桥是多么的有历史意义,多么有文化底蕴。”

许华:

“嗯,好吧,我为我刚才说的话道歉。”

走完整条程阳桥,吴语才依依不舍离开这座古桥。

在离开没多远后吴语对许华说:

“我们去一个高一些的方看一看这座古桥吧,相信会有不一样呢风景。”

经过了他们多次寻找位置,终于在一座山上可以看到了程阳桥的全景。只见程阳桥横跨在江面上,就像一座历史的丰碑。

许华忍不住拿出了手机,对着这座古桥拍下了一张他认为最佳的照片,然后他们两个又以程阳桥为背景一起合拍了一张。

吴语对许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