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渠道关系(1 / 2)

雨水顺着省经贸委大楼的玻璃幕墙蜿蜒而下,将窗外的城市灯光折射成模糊的光斑。陈志远站在三楼走廊尽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公文包边缘已经磨损的真皮。包内装着志远集团摩托车项目的审批材料,已经在各个科室流转了整整三个月。

\"陈总,久等了。\"办公室门终于打开,王主任油光满面的脸上堆着笑,却挡不住眼底的冷淡,\"您看这事儿吧,不是我不帮忙,实在是政策收紧啊。\"

陈志远跟着走进办公室,目光扫过墙上新挂的\"廉洁奉公\"书法横幅——右下角落款处赫然是某知名书画家的印章。他在心里估算了一下,那幅字在市场上的价格至少相当于普通工人五年工资。

\"王主任,\"陈志远从公文包取出重新装订过的材料,\"这是按照上次会议要求补充的环境评估报告,省环科院盖的章。\"

王主任随手将材料丢在早已堆成小山的文件堆上,突然话锋一转:\"听说贵司最近在招质量监督员?我女儿今年正好从省工业大学毕业...\"

陈志远端起茶杯的手微微一顿。茶水表面倒映出他骤然绷紧的下颌线。三天前人力资源部的汇报闪过脑海——质量监督岗需要化工专业,而王主任的女儿学的是文秘。

\"令爱很优秀,\"陈志远放下茶杯,陶瓷与玻璃桌面碰撞出清脆的声响,\"不过这个岗位需要倒班,还要下车间,恐怕不太适合。\"

王主任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慢慢靠回真皮座椅,手指敲打着桌面:\"陈总,做企业要懂得审时度势啊。\"

窗外一道闪电划过,瞬间照亮了办公室角落里那箱印着\"样品\"字样的茅台酒。陈志远站起身,整了整西装下摆:\"王主任,志远集团所有岗位招聘信息都在官网上公开公示。令爱如果感兴趣,可以通过正规渠道投简历。\"

走出经贸委大楼时,暴雨已经转为细雨。陈志远没让司机来接,而是撑起伞沿着林荫道慢慢行走。公文包里的手机震动起来,是苏晓梅发来的短信:\"刚听说王秃子放话要卡我们的项目,怎么回事?\"

陈志远停下脚步,雨水顺着伞骨滴落在锃亮的皮鞋上。他回复:\"坚持原则总要付出代价。明早九点政策研究室开会。\"

路灯光晕中,他看见自己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孤独却挺拔。

政策研究室的成立在集团内部曾被视为\"多余的摆设\"。这个只有五个人的小部门挤在总部大楼最角落的办公室,却挂着陈志远亲笔题写的\"观势\"二字。此刻,研究室主任马国涛正指着黑板上的关系图讲解:\"王主任的连襟在省纪委,大学同学在国土资源局,这才是他敢卡项目的底气。\"

投影仪在墙面投下省政府最新人事任免文件,苏晓梅用激光笔圈出一个名字:\"李国栋,我爸的老部下,刚调任省企改办副主任。他夫人和我妈是卫校同学。\"

陈志远若有所思地转着钢笔。这支英雄牌钢笔是十年前苏晓梅送他的生日礼物,笔帽已经有些褪色。\"马老师,你怎么看即将召开的两会?\"

马国涛推了推眼镜。这位退休的省委党校教授是陈志远三顾茅庐请来的高人,额头上深刻的皱纹里仿佛刻着四十年的政策变迁史。\"风向已经很明显了,\"他调出一份内部参考资料,\"中央领导在深圳的讲话里三次提到'政企分开',这是要给民营企业松绑的信号。\"

\"所以我们摩托车项目的审批...\"年轻的调研员小张忍不住插嘴。

\"会被卡得更死。\"马国涛的话让所有人愣住,\"王主任这类人,越是在改革前夕越要抓紧最后的机会寻租。\"他转向陈志远,\"不过危机也是转机,我建议您以企业家身份在两会上直接提案。\"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只有空调出风口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在座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建议的风险——一个民营企业家公开批评行政审批,等于直接挑战整个官僚体系。

陈志远的钢笔在笔记本上轻轻敲了三下。墨水晕染出一个完美的圆。\"晓梅,能约李主任吃个便饭吗?不要提项目,就说是你父母想见见老战友。\"

苏晓梅眼睛一亮:\"他女儿下个月结婚,我妈早就准备好礼金了。\"

\"准备两份。\"陈志远合上笔记本,\"一份代表你父母,一份代表志远集团职工子弟小学——听说新娘是特殊教育学校老师?\"

马国涛嘴角微微上扬。他翻开笔记本新的一页,写下\"政企分开提案框架\"几个字,笔迹苍劲有力。

和平饭店的包厢里飘着龙井茶的清香。李国栋端起茶杯,打量着眼前这个传说中的农民企业家。陈志远今天穿了件藏青色中山装,看起来更像一个中学教师而非亿万富翁。

\"李主任,听说您喜欢书法。\"陈志远从公文包取出一个卷轴,\"晓梅父亲托我带的,说是当年在部队时您一直想要的。\"

卷轴徐徐展开,是《兰亭集序》的摹本。李国栋的手指微微发抖——三十年前在野战军当宣传干事时,他确实曾对着师部唯一一本字帖流连忘返,没想到老团长还记得。

\"老领导身体还好吗?\"李国栋的声音柔和了许多。

\"每天清早还去村口老槐树下打太极。\"苏晓梅给李国栋添上茶,\"就是总念叨当年带过的兵,说李叔您最有原则,为了战士的伙食补助敢跟后勤部长拍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