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下,图纸角落的儿童签名稚嫩却认真,最下方那个\"李小花\"三个字写得格外端正。陈志远突然想起前世看过的一组数据:2000年后中国70%的重大专利,发明人都有乡村教育背景。
庆功宴上,张建军醉醺醺地展示着最新战利品——赵家技术顾问偷偷塞来的求职信。工程师用改锥撬开信封,里面竟掉出份\"金太阳\"电机的完整图纸,关键部位标注着触目惊心的\"用回收铜线可降本30%\"。
\"明天见报?\"周雅举起相机。
\"不。\"陈志远将图纸锁进保险箱,\"等他们量产时再说。\"
夜深了,档案室的灯光依然亮着。楚明月正在给每份专利证书制作微缩胶片,设计师的巧手将技术要点绣在丝绸上,装入钛合金胶囊——这是张建军用导弹零件改装的\"时间容器\",准备埋入新厂房地基。
而在三百公里外的深圳,第一台贴有专利标识的\"雪莲\"空调正缓缓下线。流水线上的年轻工人不会知道,他们组装的每个部件,都将在十年后成为教科书上的\"中国制造\"典型案例。
专利风波过后,陈志远在厂区辟出专门的\"专利墙\"。楚明月用废弃的机床零件焊接成展示架,上面整齐陈列着十七项专利证书的复制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位置那个透明保险箱——里面封存着被赵家窃取未遂的变频电机原型,机身上激光刻着所有参与研发者的名字。
\"这面墙要成为新员工的必修课。\"陈志远对\"雏鹰计划\"的孩子们说。李小花踮起脚尖,指着自己参与的那项专利证书,小脸上写满骄傲。
秋分这天,一场特殊的\"专利集市\"在红星广场举办。张建军带着技术团队摆起摊位,现场演示专利技术如何从图纸变成产品。当老工人们亲眼看见\"无菌灌装工艺\"如何让山泉保质期延长三倍时,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惊叹。
\"以前觉得专利就是张纸。\"食堂王师傅摸着后脑勺,\"现在明白了,这是咱们工人的金饭碗啊!\"
赵家的反击来得阴险。寒露时节,县工商局突然来人,声称要核查专利实施情况。带队的科长拿着放大镜逐项检查,最后却指着\"雪莲\"空调上的专利标识挑刺:\"字体比规定小了0.5毫米,涉嫌虚假宣传。\"
\"要较真是吗?\"秦雪突然打开检测仪,对准科长口袋里露出的\"金太阳\"产品画册。紫外线照射下,画册上的专利号\"ZL1986\"竟显示出被涂改的痕迹——原号属于某日本企业的洗衣机专利。
这场闹剧以工商局公开道歉收场,但给陈志远提了个醒。冬至这天,他成立了由苏晓梅牵头的\"专利护卫队\"——这支由财务、法务和技术骨干组成的特殊队伍,不仅负责专利维护,更要在全厂普及知识产权意识。
\"护卫队\"的首战告捷令人振奋。元旦刚过,他们在市面发现仿冒的\"雪莲\"电扇,顺藤摸瓜查到赵家的地下工厂。执法人员在查封现场时,从厂长办公室搜出本《专利规避手册》,扉页赫然是赵明辉的亲笔签名。
春节前的总结会上,张建军献宝似的捧出个铁盒:\"咱们的'专利种子库'!\"里面是二十三项正在研发的新技术摘要,每项都密封在防潮袋里。最上面的袋子上画着个小月亮——楚明月设计的下一代空调外观专利图样。
\"要埋在哪里?\"工程师兴奋地问。
\"不埋了。\"陈志远推开窗户。厂区空地上,\"雏鹰计划\"的孩子们正在楚明月指导下,用乐高积木搭建\"未来专利馆\"的模型。\"就建在那儿,让所有人都看得见。\"
元宵节的烟花中,第一铲土落在\"专利馆\"地基处。混凝土里埋着那个钛合金时间胶囊,里面除了微缩胶片,还有张泛黄的照片——知青时代的陈志远,正在煤油灯下研究苏联技术杂志。照片背面写着:\"保护创新,就是保护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