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家电下乡(2 / 2)

返程的山路上,楚明月翻看着今天的销售数据。设计师的铅笔在某个村名上画了三个圈:\"这个向阳公社去年买过赵家的假化肥...\"

\"明天带农技站的人去。\"陈志远望向车窗外。暮色中的梯田层层叠叠,几个知青模样的年轻人正用红星电扇吹干稻种——这是前世1987年才出现的催芽技术,被他提前引入了山村。

第三天在红星希望小学的推广活动催生了新商业模式。当孩子们围着电扇好奇张望时,校长提出个大胆想法:\"能不能让学生用工分换?比如捡十斤废铁...\"

这个提议催生了\"雏鹰积分制\"。楚明月连夜设计的积分卡上,印着孩子们手绘的电扇图案;苏晓梅则完善了兑换体系:二十个积分换台电扇,而辅导低年级同学功课一次就能挣五分。

周雅的报道让事件持续发酵。《中国青年报》头版刊登了红星小学的照片:孩子们用废铁自制的\"微型风车\"在电扇前欢快旋转,标题是《乡村教育的希望之风》。最讽刺的是,配图角落里无意拍到的\"金太阳\"电扇,此刻正躺在垃圾堆里生锈。

赵家的反击比预期更阴险。立冬这天,县技术监督局突然查封了红星仓库,理由是\"能效标识不规范\"。当执法人员撕下电扇背面的标签时,露出的竟是赵家仿造的\"不合格\"标识——这手调包计在前世屡试不爽。

\"查封条编号。\"陈志远冷静吩咐。苏晓梅翻出交接记录,很快发现破绽:这批查封电扇的序列号,与三天前发往军区的慰问品完全重合。

\"冒用军用物资!\"张建军直接拨通了楚山河的电话。两小时后,军区保卫处带着缉毒犬冲进县技术监督局,在档案室搜出了成箱的伪造标签——印刷模板上还粘着林美玲的指纹。

冬至前夕的家电下乡总结会上,苏晓梅的报表让所有人振奋。少女的算盘珠子停在\"3876台\"这个数字上,墨迹未干的备注写着:\"带动周边七县家电销售\"。更令人惊喜的是附带的统计数据:试点村夏季中暑率同比下降60%。

\"明年计划。\"陈志远在黑板上写下\"洗衣机\"三个字,\"要解决三个问题:省电、防鼠、能洗红薯。\"

张建军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工程师掰着手指头计算:\"电动机得重新绕线,外壳要加钢丝网...\"他突然顿住,眼睛亮得像发现猎物的鹰,\"等等!军用防鼠电缆的专利能直接用!\"

这场会议催生了着名的\"红薯洗衣机\"神话。当原型机在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庙会上亮相时,围观村民把展示台挤得水泄不通。机器外壳上\"军工技术\"四个大字是楚明月用防弹漆喷的,而内桶防锈涂层则用了秦雪从医疗设备改良的配方——后来这项技术阴差阳错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庆功宴上,老支书醉醺醺地拉着陈志远的手:\"知道为啥乡亲们信你?\"老人指向祠堂外墙新刷的标语——\"要致富,先修路\"六个大字下方,多了行不起眼的小字:\"青龙山泉灌装机捐赠\"。

而在千里之外的省城,赵明辉正对着电视新闻砸酒杯。屏幕上,红星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围着新洗衣机唱歌,镜头扫过机器底部的铭牌——\"专利号:1986-红星-001\",这个编号将像耻辱柱般钉在赵家商业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