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省城试水(1 / 2)

解放路78号的玻璃门映出陈志远略显陌生的身影——深灰色中山装,锃亮的皮鞋,手里拎着的真皮公文包是楚明月从上海捎来的外贸货。他下意识摸了摸领口,那里别着红星集团的铜质徽章,冰凉的触感提醒着他:这不是前世那个叱咤商海的陈总,而是刚刚踏足省城的乡镇企业代表。

\"电梯坏了。\"看门老头叼着烟斗指了指楼梯,\"五楼左转,玻璃门那家就是。\"

水泥台阶上积着经年的污渍,陈志远数到第八十三级时,听见楼上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乡巴佬也敢来省城开办事处?\"玻璃门内,穿喇叭裤的青年正拍着楚明月的设计图纸,\"这地段是给你们卖辣酱的吗?\"

楚明月背对着门口,马尾辫倔强地翘着:\"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着,租金三个月一付...\"

\"现在规矩改了!\"青年甩出一张新拟的协议,\"押金加三成,还得交城建管理费!\"

陈志远的目光扫过对方胸前的工牌——房管所赵小军。这个姓氏让他太阳穴突突直跳。他轻轻叩响玻璃门,在所有人转头时亮出省乡镇企业局的介绍信:\"同志,我们是郑主任亲自批示的重点企业。\"

空气瞬间凝固。赵小军盯着信纸上鲜红的公章,脸色变了几变。最终他摔门而去时,门框震落的灰尘在阳光里飞舞,像一场微型沙尘暴。

\"赵建国的堂侄。\"楚明月咬着嘴唇收拾散落的图纸,\"这栋楼是工商局的家属楼...\"

陈志远望向窗外。马路对面,省轻工厅的灰色大楼巍然矗立,门前的宣传栏贴着\"学习南方谈话精神\"的标语。更远处,刚刚开业的华侨商店门口,穿呢子大衣的人们排队抢购进口彩电。1982年的省城,正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苏醒,却也盘踞着无数看不见的藩篱。

办事处开业第三天,陈志远在省报上登了豆腐块大小的广告。当天下午,三个穿中山装的男人不请自来。

\"食品卫生突击检查。\"领头的中年人径直走向样品柜,\"听说你们辣酱吃坏了人?\"

秦雪留下的检测报告此刻派上用场。当陈志远将盖有省防疫站公章的文件摊开时,中年人突然压低声音:\"赵局长让我带句话——滚回你的山沟里去。\"

他们离开时\"不小心\"碰倒了展示架,玻璃瓶碎裂的声音惊动了整层楼。楚明月蹲在地上收拾残渣,突然举起半截标签:\"陈总,这不是我们的产品!\"

陈志远接过碎片。虽然刻意模仿了\"晓梅辣酱\"的包装风格,但瓶底的生产编号暴露了真相——县酱菜厂的代码。前世熟悉的戏码再度上演:假冒伪劣、栽赃陷害、行政打压...只是这次,他不再是孤军奋战。

\"给周雅打电话。\"他拨通省报总机,\"就说我们抓到条大鱼。\"

夜幕降临时,张建军带着两个徒弟扛着设备进门,浑身散发着火车硬座的汗酸味。\"狗日的铁道部!\"工程师骂骂咧咧地放下数控机床图纸,\"精密仪器居然让放行李架...\"

陈志远帮他卸下背包,里面滚出几个用油纸包着的齿轮。张建军神秘地眨眨眼:\"上海机床厂的老同学给的,能让我们生产线效率提三成。\"

正说着,门铃响了。苏晓梅风尘仆仆地站在门口,怀里紧紧抱着铁皮饼干盒。少女的发梢还沾着雨丝,解放鞋上满是泥点——她竟是冒雨走了三公里,只为送来公章和支票本。

\"信用社...突然要冻结账户...\"她喘着气打开饼干盒,\"我取了现金出来...\"

成捆的十元钞票散落在办公桌上,带着泥土气息的潮湿。陈志远突然想起一年前,在知青点破屋里数鸡蛋换来的毛票的场景。那时苏晓梅也是这样,用满是茧子的手把积蓄全数推到他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