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产能突破(1 / 2)

账本上的数字在煤油灯下微微颤动。陈志远用钢笔尖逐行清点着利润栏的数字,手指关节因长时间握笔而泛白。当算盘珠最终停在\".85\"这个数字上时,粮仓里静得能听见炭笔在纸上摩擦的沙沙声。

\"破万了?\"苏晓梅的声音从账本上方传来,带着不敢置信的颤抖。

陈志远缓缓点头,喉结滚动了一下。1980年的一万元,相当于普通工人二十年的工资。而在三个月前,他们还在为五十元的启动资金发愁。

\"再算一遍。\"王小军趴在桌沿,眼睛瞪得像铜铃。

算盘珠再次噼啪作响。这次由苏晓梅操作,她纤细的手指在木框间翻飞,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当总数再次定格在五位数时,少女突然捂住嘴,肩膀剧烈抖动起来。

王丽华默默推过来一杯茶。茶叶是陈志远从县城带回的茉莉香片,在物资匮乏的乡村堪称奢侈品。茶汤在粗瓷碗里泛着琥珀色的光,映出四人疲惫而兴奋的脸。

\"产能曲线。\"陈志远翻开新一页笔记本,画出一条陡峭上升的折线。从九月初日产五十瓶,到如今单日突破六百瓶,这条线记录着他们如何用土办法攻克一个又一个生产瓶颈。

\"这里。\"他指着十月中旬的一个节点,\"改用蒸汽杀菌后,保质期从两周延长到三个月。\"

\"这里。\"笔尖移到十一月处,\"自制灌装机让效率提升三倍。\"

苏晓梅突然伸手在图上添了个小叉:\"还有秦医生的建议——玻璃瓶煮沸消毒改用纱布分层放置,破损率从15%降到3%。\"

提到秦雪,粮仓里的空气微妙地凝固了一瞬。自从医疗站合作启动,这位女医生已经成了团队编外成员。她带来的不仅是医药知识,更有城市里才有的科学管理思维。

\"该分红了。\"王丽华打破沉默,从床底下拖出铁皮箱。钞票的油墨味顿时弥漫开来,崭新的十元\"大团结\"扎成捆,在木桌上堆成小山。

按照最初约定,利润分四份:陈志远40%,苏晓梅30%,王家姐弟各15%。但当四千元推到陈志远面前时,他却推回一半:\"这部分转入发展基金。\"

\"又来了。\"王小军哀嚎,\"上个月你就这么说!\"

陈志远笑而不语,从怀里掏出张图纸。众人凑近一看,是台造型古怪的机器草图,标注着\"自动灌装封口一体机\"。

\"张建军画的。\"他轻叩图纸,\"县机械厂那位八级钳工,我用三十瓶特供辣酱换的。\"

苏晓梅眼睛一亮。这位张工程师曾帮他们改造过粉碎机,手艺在全县首屈一指。若真能造出这台机器,产能还能再翻一番。

\"成本多少?\"王丽华直切要害。

\"材料费八百,人工费另算。\"陈志远指向图纸角落的预算表,\"但能节省五个工人,三个月回本。\"

煤油灯\"啪\"地爆了个灯花。光影摇曳中,四个年轻人的影子在土墙上放大,仿佛巨人的轮廓。陈志远望着这些影子,突然想起前世第一次带领团队完成Ipo时的场景。那时的欢呼声中夹杂着算计,而此刻的喜悦却纯粹得像山涧清泉。

\"还有这个。\"他又掏出张皱巴巴的报纸,《经济日报》某版角落圈着一则消息:国务院鼓励社队企业承包国营厂闲置产能。

\"县罐头厂要倒闭了。\"陈志远眼睛发亮,\"我们可以承包他们的杀菌釜和灌装线,月租金只要两百!\"

王小军刚喝的水喷了出来:\"那不是要进城了?\"

\"只是租设备。\"陈志远摇头,\"核心工艺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前世他见过太多代工企业被掐脖子的案例。

分红方案最终敲定:60%再投资,40%分红。苏晓梅分到的一千二百元,比她父亲当村支书十年的积蓄还多。少女小心翼翼地把钱缝进棉袄内衬,针脚细密得像在绣嫁衣。

\"明天去存信用社。\"她轻声说,眼睛亮得惊人,\"给娘买件呢子大衣,再给弟妹交学费...\"

陈志远心头微动。前世那些围着他要包要表的女人,从不会把钱花在家人身上。他鬼使神差地开口:\"要不要...去县城逛逛?\"

苏晓梅的针突然扎到手指。血珠沁出来,在土布上洇开小小的红花。她慌乱地吮着手指,睫毛剧烈颤抖:\"就...我们俩?\"

\"全体。\"陈志远急忙补充,\"庆祝一下。丽华姐不是说要买缝纫机吗?小军也该添辆自行车了。\"

王丽华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拉着弟弟借口清点库存离开了。粮仓里突然安静得可怕,只剩下煤油灯芯燃烧的细微声响。

\"我...我去看看新泡的辣椒...\"苏晓梅起身要走。

\"等等。\"陈志远从床底拖出个木盒,\"给你的。\"

盒子里是条浅蓝色丝巾,县百货大楼的稀罕货。他原本打算作为年终奖励,此刻却莫名急切地想看她戴上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