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渠道关系(2 / 2)

李国栋大笑起来,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笑声渐止后,他突然压低声音:\"小王最近很活跃啊,上周还来找我打听你们摩托车项目的事。\"

陈志远不动声色地将一盘松子鱼转到李国栋面前:\"我们按规矩办事,该有的手续一样不少。\"

\"问题就出在这儿。\"李国栋夹了块鱼腹肉,\"你们太规矩了。现在哪个企业报批不意思意思?\"他意味深长地看了陈志远一眼,\"不过很快就不用了。下个月两会后,省里要试点'负面清单'管理,清单外的项目备案就行。\"

苏晓梅手中的茶壶微微一颤,几滴茶水溅在雪白的桌布上。这正是他们政策研究室预测了半年却苦于无法证实的消息。

\"李叔,\"苏晓梅顺势问道,\"我爸让我打听个事儿,村里合作社想申请农业产业化项目,该找哪个部门?\"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农村改革。酒过三巡,李国栋从内兜掏出个小本子:\"这是最新一期省委内参,你们看看可以,别外传。\"他指着其中一页,\"重点看这段领导批示。\"

陈志远看到页边空白处用红笔写着几行遒劲的字:\"某些部门把审批权当摇钱树,严重违背改革开放精神,要坚决砍掉这些阻碍发展的手!\"

离开时,李国栋握着陈志远的手突然说:\"老团长当年救过我的命。他闺女的事,就是我的事。\"夜色中,他的眼神格外清明,\"你们那个提案,可以再大胆些。\"

回到车上,苏晓梅迫不及待地翻开内参。陈志远却望着窗外流动的霓虹,想起十年前那个雨夜,他蹲在知青点漏雨的屋檐下,用搪瓷缸接雨水的场景。当时年轻的公社书记李国栋——那时还是小李干事——把唯一一件雨衣扔给了他。

\"拟两份提案。\"陈志远突然说,\"一份温和版给公开会议,一份彻底版通过李主任转交领导。标题就叫《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建议》。\"

两会会场外的休息区,陈志远被记者团团围住。他刚刚在分组讨论中发言,建议\"取消至少50%的行政审批事项\",引发轩然大波。

\"陈总,您作为民营企业家批评政府审批,是否担心遭到报复?\"省电视台记者的话筒几乎戳到他脸上。

陈志远整了整领带——这是秦雪今早特意给他选的深蓝色暗纹款,说是能增加权威感。\"改革开放就是要打破旧框框,\"他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如果连真话都不敢说,还谈什么发展?\"

角落里,王主任正对着手机低声咆哮:\"......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挂断电话后,他阴鸷的目光穿过人群射向陈志远。

三天后,税务稽查组突然进驻志远集团总部。带队的赵科长态度强硬,要求查阅近五年所有账册。会议室里,财务总监额头渗出细密汗珠——虽然账目没问题,但如此大规模的稽查势必影响即将到来的港股上市。

\"赵科长,\"陈志远推开会议室门,身后跟着抱文件的马国涛,\"这是您要的资料。另外,\"他取出一个信封,\"这是省企改办刚发的文件复印件,关于支持优秀民营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特别规定。\"

赵科长拆开信封,脸色微变。文件末尾的批示正是那天在内参上看到的笔迹,只是多了行小字:\"对重点企业要服务而非干扰\"。

稽查组第二天就撤了。同一天下午,省委办公厅来电通知:志远集团被评为\"改革开放标杆企业\",领导将亲自授牌。

授牌仪式上,陈志远站在镁光灯下,身后是巨幅的集团发展历程图。当他的手与省长相握时,注意到王主任正悄悄从侧门溜出会场。

\"陈总,说两句吧。\"主持人递过话筒。

陈志远的目光扫过台下——苏晓梅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马国涛微微颔首,周雅的摄像机红灯亮着。角落里,李国栋对他比了个大拇指。

\"这个称号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陈志远的声音在会场回荡,\"志远集团将继续做改革的践行者,与时代同行。\"

当晚的庆功宴上,马国涛喝得微醺,拉着陈志远说悄悄话:\"知道为什么能赢吗?\"他指了指墙上新挂的\"三不原则\"书法——不越红线、不碰底线、不画虚线,\"王秃子之流还在搞权力寻租,而你已经玩起了制度创新。\"

陈志远笑而不语。窗外,城市灯火如星河般璀璨。他的手机震动起来,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陈总,我是王xx女儿,已通过面试将入职质检部。父亲让我转达歉意。\"

苏晓梅凑过来看了一眼,挑眉道:\"真录用她?\"

\"为什么不?\"陈志远删掉短信,\"只要她够格。\"他转向正在拼酒的年轻员工们,提高声音,\"明天上午十点,政策研究室例会主题——研究'负面清单'后的集团发展战略!\"

众人哄笑着应和。没有人注意到,陈志远悄悄按了按左胸——那里,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躺在西装内袋里,照片上是年轻的他和李国栋站在知青点前的合影,背后写着\"风雨同舟\"四个褪色的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