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食品安全(1 / 2)

县医院儿科病房的哭声像一根根针,扎得陈志远太阳穴突突直跳。走廊上挤满了抱着孩子的家长,有个年轻母亲正对着垃圾桶干呕——她已经连续守了三天。

\"第十七例。\"秦雪递给他一份病历,白大褂上沾着可疑的污渍,\"症状都一样:腹泻、呕吐、低烧。最小的才八个月。\"

陈志远翻开病历,孩子照片上的大眼睛无神地瞪着镜头,与前世新闻里看过的\"大头娃娃\"惊人地相似。他喉咙发紧:\"原因?\"

\"初步判断是劣质奶粉。\"秦雪压低声音,\"这些家庭都在'天天平价'买过一种'康乐'牌奶粉,促销价只有正品的一半。\"

病房门突然被撞开,一个胡子拉碴的男人冲进来,揪住陈志远的衣领:\"黑心商人!我闺女要是有个三长两短......\"

保安赶忙拉开他。男人蹲在地上嚎啕大哭,手里攥着半袋奶粉。陈志远捡起掉落的包装袋,上面印着模糊的\"高钙高铁\"字样,生产日期却是手戳盖的。

\"这不是我们的供货商。\"陈志远翻看超市进货单,\"记录显示上周进了五十箱'康乐'奶粉,但这家厂子两年前就倒闭了!\"

连夜召开的紧急会议上,气氛凝重得像结了冰。周雅调出的工商资料显示,\"康乐\"厂确实已注销,而现在市场上流通的,是黑作坊的冒牌货。

\"我们的采购员收了回扣。\"张建军咬牙切齿,\"已经跑了。\"

陈志远把奶粉袋扔在桌上:\"当务之急是三件事:第一,全面下架问题产品;第二,垫付所有患儿医疗费;第三......\"他看向秦雪,\"我们需要专业的检测报告。\"

\"县卫生局的设备太老了。\"秦雪摇头,\"要送省城。\"

\"来不及。\"陈志远想起前世那些因为延误诊断而终身残疾的孩子,\"我们自己检。\"

天蒙蒙亮时,陈志远和秦雪敲开了县化验室主任家的门。老头穿着秋裤,听完来意后直摆手:\"开玩笑!食品检测要气象色谱仪、原子吸收仪,你们有吗?\"

\"没有。\"陈志远老实承认,\"但孩子们等不起。\"

\"那就别捣乱!\"主任正要关门,秦雪突然开口:\"您还记得七六年唐山地震时的鼠疫风险吗?\"

老头的手顿住了。秦雪继续道:\"当时您用离心机和显微镜,做出了第一批快速诊断。\"

最终,主任偷偷借给他们两台淘汰的离心机,还有半盒试剂。\"别说是我给的。\"他嘟囔着,\"这不符合规定......\"

废弃的肉联厂冷库再次派上用场。张建军带着人连夜打扫出一间实验室,用摩托车零件改装了工作台。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无菌室\"——用塑料布围出个帐篷,里面点着紫外线灯,进去要戴摩托车头盔改装的防护罩。

秦雪从省城请来三位老同学,加上县医院的两个化验员,组成了临时检测团队。第一批结果出来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奶粉蛋白质含量仅为标准值的十分之一,重金属却严重超标。

\"这根本不是奶粉。\"秦雪指着显微镜,\"是淀粉掺滑石粉,再加点香精和糖。\"

更可怕的发现在第二天凌晨。当陈志远送来从患儿家收集的其它食品样本时,检测团队在一种廉价酱油中发现了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五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