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后二十多个老师傅齐声附和,有人甚至开始背诵《毛主席语录》:\"'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陈志远没有立即回应,而是缓步走向车间角落那台老式苏联车床。这台1953年产的设备是工厂的元老,铸铁机身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发亮。当他按下新装的计数器时,显示屏突然亮起刺目的红字:这台设备上月实际运转时间仅有标定的45%,而废品率高达18%。
更致命的是,当楚明月连接上监控录像时,数据曲线与马师傅打瞌睡的影像完美重合——画面里,老师傅靠在工具箱上打盹的样子,被高清摄像头拍得一清二楚。
\"不是要砸谁的饭碗。\"张建军突然打开他的军绿色工具箱。工程师自制的\"效率追踪器\"正在闪烁绿灯——这个火柴盒大小的装置能记录每个操作员的实际有效工时,精确到秒。当数据投射到白墙上时,马师傅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上个月的真实有效工作时间只有79小时,不足标准的三分之一。
楚明月适时展开她重新设计的生产线布局图。设计师用不同色块标注出每个环节的效能瓶颈,最刺眼的红色区域恰好是马师傅负责的工位——他引以为傲的\"慢工出细活\",成了整条流水线的血栓。
绩效系统上线的第七天深夜,一辆黑色奔驰悄然停在红星招待所后院。林美玲踩着十厘米的细高跟鞋走进档案室,鳄鱼皮包里装着专门针对KpI系统设计的病毒U盘。女人今天特意穿了一身黑色套装,连丝袜都是不反光的哑光材质。
她没注意到门禁系统已经升级。当她的食指按在指纹识别器上时,设备突然亮起红灯。隐藏在墙体内的军用摄像头开始无声转动,镜头焦距自动调整,将她每一个动作都拍得清清楚楚。
更致命的是,当她把U盘插入主机时,秦雪设计的反制程序立即激活——病毒代码被完整复制后,通过电话线反向植入赵家总部的服务器。这个精巧的陷阱里还藏着一个彩蛋:任何试图删除病毒的操作,都会触发一段红星厂歌的播放。
第二天清晨,赵氏集团所有电脑屏幕同时蓝屏,跳出一行血色大字:\"绩效造假者,必被数据埋葬\"。与此同时,红星三车间的公告栏前挤满了人——马师傅带领的革新小组照片被贴在榜首,他们用绩效奖金购买的德国精密量具,让次品率在一周内下降了70%。
季度表彰大会在厂区广场举行。李小花踮着脚给张建军戴上大红花时,少女的手指因为紧张而微微发抖。她身后站着\"雏鹰计划\"首批毕业的十二名少年,他们手里捧着的不是常见的奖状,而是一套自制的\"KpI可视化系统\"——用废弃的电视机显像管改造的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每条生产线的效能数据。
陈志远站在主席台上,目光越过人群,望向远处的三车间。暮色中,他看见老马师傅正带着几个徒弟加班调试新设备。老师傅胸前别着的数字工牌亮着柔和的蓝光——这代表他本月绩效已进入前10%。而在三个月前同样的位置,这个八级钳工还曾扬言要砸了\"洋奴的狗屁系统\"。
夜风掀起办公桌上的报表,最新数据在月光下清晰可见:人均产出提升215%,能耗下降40%,而员工平均工资增长了82%。在这串数字下方,苏晓梅用红笔画了台小小的电扇——扇叶旋转的轨迹,恰好组成\"改革\"二字。
角落里,那本被雨水打湿的《外资企业KpI管理手册》静静躺在废纸篓里,封面上烫金的英文标题已经模糊不清。而在它旁边,是一沓崭新的、用红星自产纸张印刷的《绩效管理手册》,扉页上印着张建军手绘的齿轮麦穗标志,下方是一行刚劲有力的钢笔字:\"中国特色的管理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