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飘起今冬第一场雪时,考察团长突然问:\"听说你们拒绝了外资入股?\"
\"不是拒绝,是...\"陈志远望向车间方向。透过纷飞的雪花,可见张建军正带着徒弟改装生产线,有个年轻人在雪地里追着被风吹跑的图纸——那是\"雏鹰计划\"第一批学员刘大柱。
\"是选择。\"他轻声说。
当晚的股东代表大会上,通过了震惊行业的《三不原则》:永不上市圈钱、永不引入外资控股、永不分拆优质资产。表决时,老李的举手姿势像个庄严的士兵,而张建军直接把扳手放在同意票箱里——被苏晓梅红着脸捡出来。
元旦清晨,陈志远在厂区巡视。公告栏贴着新年生产计划,旁边是手写的《股东建议书》,最上面那张字迹稚嫩:\"建议食堂每周做一次辣酱拌面——股东刘大柱\"。他掏出钢笔在后面批注:\"同意,加个荷包蛋。\"
而在三百公里外的省城,赵明辉正对着《红星集团员工持股白皮书》摔酒杯。镜子里,他昂贵的西装与墙上\"优秀企业家\"锦旗形成讽刺对比——那面锦旗的赞助商名单里,藏着三家外资投行的名字。
春节前夕,红星集团迎来首个\"股东开放日\"。厂区主干道上,楚明月设计的\"时光长廊\"吸引众人驻足——左侧展示着员工们认购股权时交来的各种\"钱款\":老李的铁皮盒、张建军的\"老婆本\"、门卫老张孙子那沓用橡皮筋捆着的压岁钱;右侧则是首期分红的见证:老李孙子的大学生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张建军的新婚照片、刘大柱家新盖的砖房留影。
\"这才是真正的股份制改造。\"省报总编辑在留言簿上写道,\"不是资本的狂欢,而是劳动者的庆典。\"
元宵节这天,陈志远收到一份特殊礼物。苏晓梅带着\"雏鹰计划\"的孩子们,用股权证复印件拼成一幅巨型壁画——远看是青龙山轮廓,近看每张证书上都写着持股人的梦想。李小花的证书旁附着纸条:\"用分红买了《英汉大词典》,要当翻译家\"。
\"还有更惊喜的。\"少女拉开帷幕,露出由三百张股东全家福组成的另一幅拼图,\"大家自发组织的'股东影集'。\"
照片里,张建军的新婚妻子抱着股权证笑得灿烂;老李全家三代站在大学校门口举着分红信封;就连食堂王师傅都系着印有\"我是股东\"字样的新围裙。这些影像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与赵明辉办公室里那些冰冷的外资合作协议形成鲜明对比。
春分这天,一场别开生面的\"股东技术比武\"在车间举行。张建军带领的改装小组,用员工持股后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将生产线效率提升了40%。当获奖者将奖金当场捐给\"雏鹰基金\"时,观礼的国资委领导忍不住摘下眼镜擦拭。
\"红星模式\"引发的浪潮远超预期。初夏时节,当陈志远翻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内部简报时,《关于推广\"劳动股份制\"的若干建议》的标题赫然在目。附录的调研报告中,老李那句\"我这一千股,抵得过当年三百张奖状\"被标为经典案例。
而在青龙山深处,新一代的\"雏鹰\"们正在股权激励下茁壮成长。暑假实习的刘大柱,已经能对着图纸讲解变频原理;李小花带领的\"小小股东会\",甚至提出了改进包装设计的方案——用山间野花压制成的环保材料。
立秋周年之际,陈志远站在重新装修的礼堂,看着台下已增至五百人的股东队伍。当宣布二期分红方案时,他突然停顿——最后一排,坐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赵明辉的技术顾问,正偷偷用相机拍摄现场热烈的氛围。
\"欢迎新朋友。\"陈志远对着麦克风说,声音在鸦雀无声的礼堂格外清晰,\"不过要提醒您,想学红星模式,得先学会把工人当人。\"
掌声如雷动,那个穿西装的身影仓皇离席时,遗落的笔记本上写着:\"他们怎么做到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老李别在胸前的股权证里,藏在张建军改装的设备上,藏在苏晓梅每晚核对的账本中——那是一种将人心与资本完美结合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