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深圳像个巨大的蒸笼,湿热的海风裹挟着建筑工地的尘土扑面而来。陈志远站在国贸大厦旋转餐厅的落地窗前,俯瞰着罗湖区如棋盘般展开的工地——那里,三天前还是一片渔村的残垣断壁,此刻已被推土机铲平成赤裸的黄土地。
\"三天一层楼,这就是深圳速度。\"陪同的特区办副主任林国栋擦了擦汗,白衬衫腋下已洇出深色汗渍。他指向远处正在浇筑混凝土的塔吊群,\"那边就是规划中的电子工业区,港资占七成。\"
陈志远的指尖在玻璃上轻轻一点,恰好落在某块被红线圈起的空地:\"那片地有主了吗?\"
林主任的瞳孔骤然收缩。那块编号b-17的地皮,正是下周土拍的热门标的——赵家通过香港壳公司已经暗中运作半年有余。
\"陈总好眼力。\"他干笑着转移话题,\"不过现在政策要求必须是高新技术企业...\"
\"比如这个?\"楚明月突然打开公文包。设计师今天穿了件米色亚麻套装,发梢还沾着工地上的尘土,取出的文件夹里躺着\"红星半导体实验室\"的批文——落款日期是昨天,盖着体改委鲜红的大印。
电梯下行的三十秒里,陈志远注意到林主任不断摩挲着鳄鱼皮腰带扣——和赵明辉上个月戴的是同款。当显示屏跳到一楼时,他突然开口:\"听说赵建国同志在深圳也有项目?\"
\"哐当\"一声,林主任的公文包掉在地上。散落的文件里露出半张规划图,上面用铅笔标注着\"赵氏电子城\"的字样,选址恰好在规划中的地铁一号线枢纽站。
烈日下的工地像个沸腾的钢铁丛林。张建军蹲在建材堆里,正用游标卡尺测量进口钢筋的直径,军绿工装后背湿透成深色。\"德国标准dIN488,\"工程师头也不抬地喊道,\"比国标强度高20%!\"
这个发现让陈志远想起前世赵家的发家史——用劣质钢筋冒充进口货,赚取十倍差价。他弯腰拾起半截钢筋,断口处的蜂窝状气孔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去质检站。\"他将钢筋塞进公文包,转头对楚明月说,\"顺便查查这批建材的进口报关单。\"
蛇口工业区的管委会办公室里,风扇徒劳地搅动着湿热空气。当陈志远摊开钢筋样品时,负责招商的马处长推了推眼镜:\"港商独资项目,我们不便...\"
\"看看这个再说。\"秦雪突然递上检测报告。女医生的白大褂口袋里装着便携式光谱仪,此刻检测结果触目惊心:锰含量超标三倍,铅、镉等重金属全部超标。
马处长的茶杯\"啪\"地摔在水泥地上。他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工业区三万名工人每天喝的地下水,就流经这些建材堆放的区域。
傍晚的暴雨来得猝不及防。陈志远站在临时租用的招待所窗前,看着雨水在玻璃上蜿蜒成河。楚明月带来的蛇口规划图铺在床上,设计师用红笔圈出的地块连成诡异的图形——恰似一条盘踞在深圳湾的鳄鱼。
\"赵家的布局比想象中深。\"她咬着铅笔橡皮,\"电子城、物流园、甚至还有私立医院...\"
电话铃声突然刺破雨夜。周雅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查到了!那批钢筋的进口商是...\"背景音里传来纸张翻动的哗啦声,\"香港永昌贸易,注册资金只有1万港币!\"
这个空壳公司的名字让陈志远太阳穴突突直跳。前世赵明辉第一次带他见的港商,名片上印的正是这个抬头。
次日清晨的土拍现场火药味十足。当拍卖师喊出b-17地块时,后排突然站起个戴金丝眼镜的年轻人——虽然刻意换了深灰西装,但那双鳄鱼皮鞋暴露了赵明辉的身份。
\"两千万!\"留学生直接跳价50%。会场一片哗然,这已经超出评估价三倍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