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仇人初现(1 / 2)

华侨饭店的旋转门映出赵明辉扭曲的倒影。他扯松阿玛尼领带,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扫过咖啡厅每个角落——陈志远正与马国涛在靠窗位置交谈,阳光在那件乡镇企业家标志性的中山装上镀了层金边。

\"服务员!\"赵明辉打了个响指,\"给那桌送瓶拉菲,记我账上。\"

当侍者端着1982年波尔多红酒走近时,陈志远正在笔记本上画双轨制价格曲线。他余光瞥见酒标上的年份,笔尖突然折断——前世被毒杀那晚,赵明辉开的正是这年份的酒。

\"赵先生说是老同学重逢...\"侍者的话被马国涛打断。

学者推了推眼镜:\"我们讨论国家经济政策,不方便饮酒。\"

红酒原封不动退回的场景,引得咖啡厅众人侧目。赵明辉整了整袖扣走来,意大利皮鞋踩在地毯上无声无息,像只逼近猎物的豹子。

\"陈总不给面子?\"他故意用日语问,\"还是说...做贼心虚?\"

最后四个字是地道的中文,带着冰冷的试探。陈志远慢条斯理地合上笔记本,露出扉页上的钢笔字——\"苟利国家生死以\"。这是临行前苏晓梅父亲让捎给马国涛的条幅,老人用颤抖的手写了整整一上午。

\"好字!\"马国涛由衷赞叹,\"颜体筋骨,又有柳公权的...\"

学术性的赏析让赵明辉的攻势像拳打棉花。留学生突然改用英语,滔滔不绝地批判起价格双轨制。他刻意夹杂的复杂术语像场语言暴雪,试图将乡镇企业出身的陈志远掩埋。

\"Interesting theory.\"陈志远喝了口茶,\"不过你们芝加哥大学的约翰逊教授上周刚发表论文,指出转型经济需要...\"

流利的学术英语配上精准的引用,不仅马国涛惊讶得放下茶杯,连邻桌的外商都转头观望。赵明辉脸色变了几变——他没想到这个\"土老板\"竟熟知最新经济学动态。

\"看来陈总做了功课。\"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愈发阴冷,\"不知道对'商业伦理'有没有研究?比如...冒充归国华侨套取外汇?\"

这个突如其来的指控像把淬毒的匕首。马国涛疑惑的目光在两人间游移,陈志远却笑了——前世赵明辉诬陷他财务造假时,也是这般神情。

\"您说的对。\"他掏出钢笔在餐巾纸上写下一串号码,\"这是我公司审计部的电话,中央纪委刚检查过。\"

餐巾纸推过桌面时,赵明辉瞥见对方腕上的上海表——表盘边缘有道细痕,正是七年前他故意摔出来的。记忆如闪电劈开迷雾,留学生突然瞪大眼睛:\"原来是你!那个偷看...\"

\"偷看什么?\"马国涛敏锐地追问。

赵明辉的嘴唇颤抖着。他当然不能说,当年知青点那个总躲在角落看书的瘦高个,曾目睹他偷生产队粮食换烟抽的丑事。

\"偷看...看经济数据。\"留学生强作镇定地改口,\"有些乡镇企业虚报产值。\"

这场交锋在侍者添茶时戛然而止。赵明辉离开前,皮笑肉不笑地邀请马国涛参加\"真正的学术沙龙\"——地点在赵家新买的四合院。

\"小心这个人。\"看着赵明辉远去的背影,学者突然说,\"他今早刚拜访过体改委王主任。\"

陈志远望向窗外。饭店喷泉旁,赵明辉正对着大哥大怒吼,鳄鱼皮鞋暴躁地踢着花岗岩台阶。这个前世将他逼上绝路的仇人,此刻还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浮躁。

回程的航班上,周雅翻看着偷拍的赵明辉笔记:\"他在调查你所有的商业伙伴。\"

照片显示,楚山河、秦雪父亲甚至苏晓梅的母亲都被列入调查名单。最令人不安的是页脚那个红圈——里面写着\"青龙山泉源头\"五个字。

\"得先下手为强。\"女记者咬着笔帽,\"我有个同学在安全部...\"

\"不。\"陈志远望向舷窗外的云海,\"让他查。\"

这个反直觉的决策源于前世教训。当年他拼命掩盖创业初期的灰色操作,反而被赵明辉抓住把柄。如今每笔账都干干净净,倒要看看对方能挖出什么。

飞机降落时,暴雨冲刷着跑道。陈志远在行李转盘处遇见意想不到的人——楚明月浑身湿透地等着他,设计师脚边堆着十几个纸箱。

\"电子表!\"她掀开纸箱,露出琳琅满目的数字表,\"深圳刚流行的,我全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