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郑躬等人的势力逐渐扩大,他们侵犯了四个县,人数将近一万;州郡的力量已经无法控制。冬天,朝廷任命河东都尉赵护为广汉太守,征调广汉郡和蜀郡的兵力,一共三万人去攻打他们,还宣布相互抓捕斩杀盗贼可以免除罪行;只用了一个月就平定了叛乱。赵护因此被提升为执金吾,还赏赐了一百斤黄金。
这一年,平阿安侯王谭去世。汉成帝后悔之前没让王谭辅佐朝政就去世了,于是恢复成都侯王商特进的身份,让他统领城门兵,还设置幕府,允许他像将军一样举荐官吏。魏郡的杜邺当时担任郎官,他和车骑将军王音一向关系很好,看到王音之前和平阿侯王谭有矛盾,就劝王音说:“关系亲近却没有得到特殊待遇,谁能没有怨言呢!以前秦伯拥有千乘之国,却容不下自己同母的弟弟,《春秋》都对此进行了讥讽。周公、召公就不一样,他们忠诚地相互辅助,以道义相互匡正,对待自己的亲人如同自己一样,不分彼此的尊卑,不会因为自己品德高尚就独占国家的恩宠,也不会因为年长就独自接受荣耀的职位,在陕地分别任职,共同辅佐周王,所以在内部没有怨恨的裂痕,在外部没有被侵犯侮辱的羞耻,都能享受上天的庇佑,两人都获得很高的名声,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看到成都侯以特进的身份统领城门兵,又有诏令允许他像五府一样举荐官吏,这明显是皇帝想要宠信他。将军您应该顺应皇帝的心意,对他比以往更加特殊对待,每件事、每次商议,一定要让他参与。只要您发自内心地这么做,谁会不高兴、不明白您的心意呢!”王音觉得他说得很好,从此和成都侯王商关系变得亲密起来。他们两人都很看重杜邺。
评论
鸿嘉三年到四年,西汉王朝的统治可谓是危机四伏,从各个方面都暴露出严重问题。
政治上,王氏五侯的奢侈僭越行为令人咋舌,他们不仅无视皇家尊严和朝廷法度,公然借住宫殿、模仿宫殿建筑,而且在皇帝发怒问责时,还妄图以自虐方式逃避责任,这一系列行径显示出外戚势力的嚣张跋扈以及对皇权的公然挑战。而汉成帝虽有不满与愤怒,却只是做做样子吓唬他们,未能真正采取有力措施抑制外戚势力,反映出皇权的式微以及朝廷政治的腐朽与软弱。
后宫方面,赵氏姐妹得宠后,凭借骄妒之心诬陷许皇后和班婕妤,致使许皇后被废,班婕妤为保身只能请求去侍奉太后。这不仅体现出后宫争宠的残酷,更暗示出皇帝沉迷女色,被赵氏姐妹迷惑,对后宫的管理混乱,无法公正处理事务,使得宫廷内部乌烟瘴气,也从侧面反映出朝廷政治受到后宫势力干扰,影响正常的政治秩序。
社会层面,广汉郑躬等人的起义以及勃海等地的水患,都表明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起义反映出底层民众因无法忍受现状而奋起反抗,水患则使大量百姓受灾,而朝廷在应对这些问题时,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整体上仍显得被动和无力。对于水患治理的决策摇摆不定,对起义的镇压也是在局势扩大后才采取大规模行动,这显示出朝廷在应对社会危机时缺乏前瞻性和高效性,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在人际关系与权力协调方面,王谭去世后汉成帝的追悔以及杜邺对王音的劝说,展现出朝廷内部权力结构的微妙与复杂。汉成帝的行为反映出他在权力分配上的随意性和缺乏长远规划,而杜邺的劝说则凸显出朝廷内部不同势力之间既有矛盾又需相互协调的现实,这种内部的权力博弈与不稳定,无疑也在消耗着王朝的统治力量。
总体而言,鸿嘉年间的这些事件充分表明,西汉王朝此时已深陷政治腐败、外戚专权、后宫乱政、社会动荡等多重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