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汉纪三 太祖高皇帝中(2 / 2)

双阳插花芯 读点经典 2612 字 16小时前

冒顿制作了一种响箭,训练他的骑兵骑马射箭。下令说:“响箭射向哪里,你们要是不跟着射,就斩首!”冒顿先拿响箭射自己的好马,接着又射自己的爱妻,左右有人不敢跟着射的,都被斩首。最后,冒顿用响箭射单于的好马,左右的人都跟着射。于是冒顿知道这些人可以为他所用。有一次,他跟着头曼去打猎,用响箭射向头曼,他的手下也都跟着响箭射头曼。就这样,冒顿杀了头曼,把他的后母、弟弟以及不听从他的大臣都杀了。冒顿自立为单于。

东胡听说冒顿自立为单于,就派使者对冒顿说:“我们想要头曼时候的千里马。”冒顿询问群臣的意见,群臣都说:“这可是匈奴的宝马,不能给!”冒顿说:“跟人家是邻国,怎么能舍不得一匹马呢!”于是就把马给了东胡。过了不久,东胡又派使者对冒顿说:“想要单于的一个阏氏。”冒顿又问身边的人,身边的人都愤怒地说:“东胡太不讲道理了,居然要阏氏!请单于攻打他们!”冒顿说:“跟人家是邻国,怎么能舍不得一个女子呢!”于是把自己宠爱的阏氏送给了东胡。东胡王变得越来越骄横。东胡和匈奴之间有块没人居住的荒地,有一千多里,双方在各自的边境上修筑哨所。东胡又派使者对冒顿说:“这块荒地,我们想要。”冒顿又询问群臣,群臣有的说:“这是块荒地,给他们也行,不给也行。”冒顿听了大怒,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给别人!”凡是说给的人,都被斩首。冒顿跨上战马,下令:“国内有晚出发的,斩首!”于是出兵袭击东胡。东胡一开始轻视冒顿,没有防备,冒顿就把东胡灭了。

灭掉东胡回来后,冒顿又向西赶走月氏,向南吞并了楼烦和白羊河南王的地盘,接着又入侵燕国、代国,把当年蒙恬夺走的匈奴旧地,以及汉朝边关原属于匈奴的黄河以南的要塞,一直到朝那、肤施等地,都收复了。当时,汉军正和项羽对峙,中原地区因为战争疲惫不堪,所以冒顿得以强大起来,能拉弓射箭的士兵有三十多万,威震各国。

秋天,匈奴把韩王信围困在马邑。韩王信多次派使者去匈奴,请求和解。汉朝发兵救援韩王信,又怀疑韩王信多次派使者去匈奴,有二心,就派人去责备韩王信。韩王信害怕被杀,九月,就献出马邑,投降了匈奴。匈奴冒顿趁机带兵向南越过句注山,攻打太原,一直打到晋阳。

皇上把秦朝繁琐苛刻的礼仪法规都去掉,一切从简。群臣喝酒的时候争着表功,喝醉了就大喊大叫,甚至拔剑击打殿中的立柱,皇上对此越来越厌烦。叔孙通就劝皇上说:“儒生很难跟他们一起打天下,但可以和他们一起守天下。我希望征召鲁国的一些儒生,和我的弟子们一起制定朝廷礼仪。”皇上问:“会不会太难了?”叔孙通说:“五帝的音乐不一样,三王的礼仪也不同,礼仪这东西,是根据时代和人情制定的规范和仪式。我想借鉴一些古代的礼仪,再和秦朝的礼仪结合起来。”皇上说:“可以试试,要让人容易懂,估计我能做到的才行。”

于是叔孙通就去征召鲁国的儒生,有三十多人。鲁国有两个儒生不肯去,说:“您侍奉过差不多十个君主了,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才得到亲近和富贵。如今天下刚刚平定,死的人还没安葬,受伤的人还没康复,又要制定礼乐。礼乐的兴起,那得积累百年的德行才行。我们不忍心做您做的事。您走吧,别玷污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见识浅陋的儒生,不懂得时代的变化!”于是带着征召的三十人往西走,加上皇上身边有学问的人,以及他的弟子一百多人,用茅草扎成草人,在野外练习礼仪。过了一个多月,叔孙通对皇上说:“可以试着看看了。”皇上看了他们行礼后说:“这个我能做到。”于是让群臣练习。

评论

这段历史展现了汉朝建立初期在政治、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状况,生动刻画了刘邦及其臣子们的形象与决策,揭示了诸多影响汉朝发展走向的关键因素。

在政治制度构建与功臣分封方面,刘邦对田肯关于齐地重要性的进言表示认可,从中可看出他对地方战略地位的重视,这对汉朝地方治理的布局有着深远影响。韩信虽被赦免但降为淮阴侯,他深知刘邦忌惮其才能,称病不朝,内心不满与樊哙等人为伍,君臣之间的微妙关系尽显。刘邦与韩信谈论诸将统兵能力,韩信坦诚直言,既展现出自身卓越的军事自信,又侧面反映出刘邦善于驾驭将领的特质。

功臣分封时,萧何因“发纵指示”之功,食邑独多,引发功臣不满,刘邦以“功人”“功狗”之喻巧妙解释,稳定人心。张良、陈平推辞厚封,张良愿封留侯,陈平不忘魏无知举荐之恩,他们的谦逊之举赢得赞誉。刘邦大封同姓王,旨在避免重蹈秦亡覆辙,加强统治,但也为日后同姓王势力膨胀埋下隐患。同时,面对功臣争功未封而可能谋反的危机,张良借刘邦对雍齿的态度,建议先封雍齿以安众心,刘邦从善如流,成功化解潜在政治危机,彰显出君臣间的默契与政治智慧。在确定元功位次时,鄂千秋力排众议,强调萧何的万世之功应居首位,刘邦认可并对萧何及鄂千秋予以厚赏,体现出对功臣功绩评定的公正考量。

军事与外交层面,汉朝初期面临匈奴崛起的严峻威胁。匈奴单于冒顿通过残酷训练掌控军队,弑父自立后,面对东胡的步步紧逼,先是隐忍退让,麻痹东胡,而后抓住时机一举灭掉东胡,又西击月氏、南并诸部,势力迅速壮大。此时汉朝因长期战乱国力疲惫,匈奴趁机围困韩王信于马邑,韩王信因求救与求和被疑有二心,最终降匈,匈奴得以进一步南侵,对汉朝北方边境构成巨大威胁,凸显出汉朝初期在军事与外交上面临的困境。

礼仪制度建设上,刘邦鉴于群臣在朝堂上行为粗野,接受叔孙通建议,准备制定朝仪。叔孙通主张融合古礼与秦仪,以适应当时形势,虽遭部分鲁地儒生抵制,但他不为所动。叔孙通此举意在建立符合汉朝统治需求的礼仪规范,强化皇权,提升朝廷威严,为汉朝的长治久安奠定文化与制度基础,体现出对政权稳固的长远思考。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汉朝处于政权初建的关键阶段,刘邦及其臣子们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积极探索与构建,既有分封功臣、稳定局势的举措,也面临着内部权力平衡与外部匈奴威胁等诸多挑战。这些事件和决策深刻影响着汉朝未来的发展轨迹,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