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汉纪一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2 / 2)

双阳插花芯 读点经典 2272 字 15小时前

汉军将领攻占北地,俘虏了雍王章邯的弟弟章平。

三月,汉王从临晋渡过黄河。魏王豹投降,带着自己的军队跟随汉王;汉军攻下河内,俘虏了殷王司马卬,把这里设置为河内郡。

当初,阳武人陈平,家里很穷,但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负责分祭肉,分得非常公平。父老们都说:“好啊,陈家这小子当主持分得真不错!”陈平感慨地说:“唉,如果让我来治理天下,也会像分这祭肉一样公平!”等到诸侯反叛秦朝,陈平在临济侍奉魏王魏咎,担任太仆,他向魏王进言献策,魏王不听。有人在魏王面前说他坏话,陈平就离开了。后来他又去侍奉项羽,项羽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殷王反叛楚国,项羽派陈平去攻打并招降了殷王。陈平回来后,项羽任命他为都尉,还赏赐给他二十镒黄金。

没过多久,汉王攻下了殷地。项王大怒,要诛杀平定殷地的将领和官吏。陈平害怕了,就把黄金和印信封好,派人送还给项王;自己则单身一人抄小路逃走,拄着剑渡过黄河,到修武投奔汉王,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见了他,赐给他食物,然后让他回客舍休息。陈平说:“我是有要事来的,要说的事不能拖过今天。”于是汉王就和他交谈,并且很欣赏他。汉王问:“你在楚国担任什么官职?”陈平回答:“担任都尉。”当天,汉王就任命陈平为都尉,让他做陪乘,负责监督护卫军队。将领们都哗然说:“大王您今天刚得到一个从楚国逃来的士兵,还不了解他的才能高低,就立刻和他同乘一辆车,还让他来监督我们这些老将!”汉王听到这些话,反而更加宠信陈平。

汉王向南渡过平阴津,到达洛阳新城。三老董公拦住汉王劝说道:“我听说‘顺应道德的人昌盛,违背道德的人灭亡’,‘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事情就办不成’。所以说:‘明确指出对方是贼寇,敌人才会归服。’项羽做出了大逆不道的事,放逐并杀害了他的君主,他就是天下的贼寇。施行仁义不一定要靠勇猛,践行正义也不一定要靠武力,大王您应该率领三军将士为义帝穿上丧服,通告诸侯,然后去讨伐项羽,这样四海之内没有人不敬仰您的德行,这可是三王那样的壮举啊。”

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袒露着上身大哭,哀哭了三天,还派使者通告诸侯说:“天下人共同拥立义帝,对他北面称臣。现在项羽在江南放逐并杀害了义帝,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我将发动关中全部兵力,召集三河地区的士兵,顺长江、汉水南下,希望跟各位诸侯王一起去攻打杀害义帝的项羽!”

使者到了赵国,陈馀说:“汉王杀了张耳,我就跟他一起出兵。”于是汉王找了个长得像张耳的人,把他杀了,拿着他的首级送给陈馀;陈馀这才派兵帮助汉王。

田荣的弟弟田横收拢逃散的士兵,得到几万人,在城阳起兵。夏天四月,田横拥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以此来抗拒楚军。项王因此留下来,与齐军接连交战,但没能攻下城阳。虽然听说汉王向东进军,但因为已经在攻打齐国,就想先打败齐国,然后再去攻打汉王,汉王因此得以率领各路诸侯的军队,总共五十六万人去讨伐楚国。汉军到了外黄,彭越率领他的三万多士兵归附汉王。汉王说:“彭将军收复了魏地的十多座城,我想赶紧拥立魏国的后代为王。现在的西魏王魏豹,是真正的魏国后代。”于是任命彭越为魏相国,让他独自率领军队去平定梁地。汉王接着攻入彭城,缴获了楚国的财宝和美人,每天都摆酒设宴,大会宾客。

评论

这段历史集中展现了楚汉相争初期各方势力的消长、战略决策以及关键人物的性格与作为,深刻影响着楚汉争霸的走向,充满了权谋、勇气与智慧的较量。

韩信拜将后与刘邦的一番对话,尽显其卓越的战略眼光与洞察力。他精准剖析项羽的性格弱点,指出项羽虽勇猛却逞匹夫之勇,待人虽慈爱却有妇人之仁,分封诸侯不公,所到之处残害百姓,致使民心尽失,看似强大实则易弱。同时,他建议刘邦反其道而行之,任用贤能、封赏功臣、顺应民心,利用关中百姓对项羽及三秦王的怨恨,东进关中,必能成就大业。这番分析让刘邦如梦初醒,坚定了东进的决心,也为刘邦集团制定了清晰的战略蓝图,韩信的才能由此崭露头角,成为刘邦成就霸业的关键助力。

刘邦依韩信之计出兵,迅速取得一系列胜利。他成功袭雍,击败章邯,平定雍地,又迫使塞王欣、翟王翳归降,顺利占据关中大片土地,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基础。而张良巧用计策,通过书信迷惑项羽,让其误以为刘邦只想得关中,且齐、梁欲反楚,成功将项羽的注意力引向北方,为刘邦的东进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与空间,展现出高超的智谋与策略。

项羽方面,他在分封诸侯引发混乱后,又做出一系列错误决策。先是逼走义帝并暗中指使他人将其杀害,此行为大失人心,给了刘邦讨伐他的借口。在面对田荣的反叛时,项羽亲自率军北上平叛,虽初期取得胜利,但在城阳等地大肆烧杀抢掠,坑杀降卒,掳掠老弱妇女,激起齐地百姓的强烈反抗,陷入齐地的战争泥潭无法自拔。这种残暴行径不仅使他在齐地树敌众多,也让天下人看到其凶狠残暴的一面,削弱了自身的政治优势。

此外,这一时期各方势力不断分化组合。陈馀因不满项羽分封,联合齐王攻打张耳,张耳败逃归汉。刘邦则顺势接纳张耳,壮大自身力量。而陈平的归汉成为另一关键事件。陈平出身贫寒却胸怀大志,在魏王和项羽处皆未受重用,转投刘邦后,凭借与刘邦的一番谈话获得赏识,被立即任命为都尉并赋予重任,尽管引发诸将不满,但刘邦力排众议,对陈平愈发宠信,显示出刘邦用人不拘一格的胸怀。

刘邦在得知义帝被杀后,听从董公建议,为义帝发丧,以“为义帝报仇”之名号召诸侯讨伐项羽,占据道义制高点,成功拉拢了部分诸侯,壮大了反楚联盟。这一系列举措展现出刘邦善于把握时机、利用舆论为自己造势的政治智慧。

总体而言,楚汉相争初期,刘邦集团凭借正确的战略决策、出色的用人策略以及对时机的精准把握,逐渐在与项羽的对抗中占据主动;而项羽则因自身的性格缺陷与战略失误,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民心渐失。双方的此消彼长,预示着楚汉争霸的局势正朝着有利于刘邦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