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临时指挥中心的玻璃窗洒在会议桌上,卡琳娜正低头翻阅一份厚厚的损失报告,眉头皱得像是被揉成一团的泡面包装纸。
“这数据……”她抬头看向黄蟹,“说他们星球上的所有建筑都被炸成了粉末,连空气都污染到不能呼吸了?”
黄蟹一边啃着最后一根能量棒,一边含糊不清地回道:“听着像在演灾难片,但咱们现在可没空看戏。”
“问题是这种夸张的数据多了去了。”工程师在一旁推了推眼镜,“有些文明明显是在想多分点资源。”
“那还等啥?”黄蟹一拍桌子,油光发亮的脸庞上写满了“我有主意了”,“咱们得赶紧组织部落的人分组对接各文明,让他们把真实情况报上来!”
于是,一场浩大的“宇宙级灾后普查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部落成员们被分成若干小队,与各文明联络官紧密合作,逐条核对损失信息。有的文明挺实在,老老实实列出了被打烂的发电站、被烧毁的交通轨道;也有文明比较鸡贼,把自家星球上的一棵枯树都写成了“生态崩溃”。
“你们这个‘文化遗址被彻底摧毁’是怎么回事?”一名部落成员指着某文明的报告问。
对方代表一脸悲痛:“我们祖传的石头被敌人踩了一脚。”
“你家祖传的是石头?”
“是石碑!意义重大!”
与此同时,星际通讯网络也全面启用,各文明纷纷上传详细的损失清单。从资源储备量到基础设施损毁程度,应有尽有,只不过有些内容看得人直挠头。
“这位兄弟,你说你们的图书馆全毁了,能理解,但为什么还要附带一张‘书本阵亡名单’?”
“那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对方激动地说。
评估团队也不轻松,他们亲自前往重点受灾文明进行实地考察,结果发现不少地方的损失确实严重,但也有些文明趁机浑水摸鱼,把战争变成了“重建补贴申请大会”。
就在大家忙得焦头烂额时,一个疑点浮出水面——某个文明的损失报告中提到他们的主能源核心被完全摧毁,但现场勘查却发现,那个所谓的“核心”其实只是个装饰用的灯塔。
“这不是损失报告,这是剧本杀。”黄蟹看着屏幕摇头,“谁给这帮家伙发奥斯卡最佳原创故事奖了?”
正当众人讨论如何应对这些“表演型文明”时,勘探队伍那边传来好消息:他们在一颗偏远星球上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能量矿石。
“听起来不错。”黄蟹眼睛一亮,“能吃吗?”
“不是食物。”工程师无语,“但可能是未来的能源替代品。”
“那能不能当燃料用?”
“理论上可以,但我们还没搞清楚它的性质。”
“那就先收着。”黄蟹大手一挥,“说不定哪天就能拿来换泡面。”
接下来的任务是解决资源短缺问题。战争打完,宇宙就像刚拆完快递的箱子,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的零件和残骸。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有的文明仓库里堆满了还能用的设备,有的却连一把螺丝刀都没剩下。
“咱得搞资源共享库。”黄蟹提议,“谁家有多余的就拿出来,统一调配,别让某些文明饿着肚子修房子。”
“万一有人藏私呢?”卡琳娜问。
“那我们就派几个会讲冷笑话的去他们那儿住几天。”黄蟹笑眯眯地说,“保证他们主动交出来求饶。”
科研团队也没闲着,开始研究资源替代方案。他们尝试用现有材料合成一些急需物资,比如修复护盾系统的晶体、制造简易飞船引擎的合金等等。
“这玩意儿合成出来的稳定性怎么样?”黄蟹拿着一块灰扑扑的金属块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