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心弦共振暗涌(2 / 2)

张教授话锋再转,目光落在苏星晚因紧张而发白的脸上,又瞥了一眼旁边脊背挺直、神情专注的顾沉舟,“机会难得,你的热忱与天赋,也需要舞台验证激发。”

他沉吟片刻,仿佛在做一个重要权衡,“这样吧。我同意你以个人名义参加比赛。”

苏星晚猛地抬头,眼中瞬间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喜光芒。顾沉舟紧绷的肩膀几不可察地松弛一分。

“但是,”

张教授竖起一根手指,语气不容置疑,“条件有三:第一,比赛结束一周内,你必须主动联系小组长和成员,拿到完整详尽的研讨记录和分工资料,了解项目进展及你缺席的影响------这是必须完成的沟通义务;第二,你需要自行观看论坛全程录像,并针对与你课题关联度最高的两个专家报告,分别撰写不少于三千字的深度分析报告,重点剖析其对你研究方向的启发与应用点;第三,”

他的目光锐利转向顾沉舟,“既然顾同学承诺了学业支持,那么苏星晚这两份分析报告的初稿质量,以及后续她补上小组项目缺口的成效,由你先行把关。达到基本要求后,再提交给我审阅。若最终质量不合格,”

他看向苏星晚,眼神带着警示,“不仅论坛实践学分拿不到,本学期课题研究评级也会受实质性影响。明白了吗?”

这条件如同三道必须翻越的山梁,沉重但非绝路。苏星晚只觉压在心头的巨石被移开一道缝隙,新鲜的空气涌入肺腑,带来劫后余生般的眩晕与激动。巨大的感激瞬间淹没了她,看着张教授,嘴唇翕动,一时组织不起完整句子,只能用力、反复地点头,眼中迅速蒙上水雾:“明…明白了!谢谢张教授!真的…太谢谢您了!”

声音带着浓重的哽咽。

顾沉舟也郑重地微微躬身:“谢谢教授!请您放心,我会尽我所能协助星晚。”

走出办公室,午后的阳光带着暖意洒满走廊。苏星晚长长地、深深地呼出一口气,仿佛要吐尽所有紧张压抑。她转过身,面对顾沉舟,脸上是如释重负的笑容,阳光跳跃在带着湿意的睫毛上,闪闪发亮:“沉舟,我们…真的做到了!”

巨大的喜悦在胸中激荡。

顾沉舟看着她脸上重焕的光彩,心底的石头也落了地,回以一个温和而坚定的微笑:“嗯,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硬仗了。”

然而,当报名的兴奋感沉淀,当苏星晚真正着手准备决赛原创曲目时,她才惊恐发现,挡在面前的并非坦途,而是一堵冰冷坚硬、令人绝望的高墙------创作,彻底枯竭了。

“星辉杯”决赛规则冷酷无情:必须演奏一首从未公开、充分体现个人风格的原创作品。可苏星晚的灵感源泉,仿佛一夜之间被无形的闸门彻底截断。曾经信手拈来的旋律碎片、深夜自然流淌的和声走向,统统消失无踪。她被囚禁在寂静的牢笼。

琴房成了痛苦的刑场。连续几个昼夜,她将自己钉在那张熟悉的琴凳上。窗外天色流转,散乱的草稿纸像秋叶铺满地板,爬满被狠狠划掉的音符组合、断裂的乐句、孤零零的和弦标记。手指无数次机械地落在琴键上,敲击出的却只是干涩、重复、毫无生气的音节碎片,像生锈齿轮的摩擦声。有时,一个看似不错的动机刚冒出,急切铺展开,不过几小节,那脆弱的灵感便如阳光下的肥皂泡,“啪”地破裂无踪,留下更深的沮丧。烦躁的藤蔓缠绕神经,越收越紧。她猛地用双手捂住耳朵,额头重重抵在冰凉光滑的琴键上,“咚”的一声闷响,杂乱刺耳的音符骤然爆开,如同她此刻濒临崩溃的心绪。肩膀无法控制地颤抖,巨大的无力感和自我怀疑几乎将她吞噬------难道之前的灵性都是错觉?难道自己根本…江郎才尽?

顾沉舟再次推开琴房门时,看到的正是这样一幕:苏星晚蜷缩在钢琴前的地板上,背靠琴凳,双臂环抱小腿,下巴搁在膝盖上。散乱的发丝遮住大半张脸,只露出苍白失神的下巴尖。地上狼藉着被揉皱撕碎的乐谱残骸。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疲惫与绝望,沉甸甸地压着。

他悄无声息地走过去,没有立刻说话,只是弯腰,开始一张一张拾起那些被遗弃的乐思碎片。动作很轻,带着近乎虔诚的专注,仔细抚平皱褶,仿佛它们是某种珍贵的易碎品。最后,他将整理好的、厚厚一沓皱巴巴的纸页,轻轻放在钢琴光滑的顶盖上,发出轻微的“嗒”声。

苏星晚像是被这细微声响惊动,身体几不可察地一颤,极其缓慢地抬起头。眼睛红肿得厉害,眼下浓重的青影,嘴唇因长时间紧抿而失去血色。那双曾盛满星光的眼眸,此刻只剩下深不见底的茫然与一片干涸的荒漠,寻不到一丝光亮。她看着顾沉舟,眼神空洞,像看一个陌生人,又像透过他望向虚无的深渊。

那眼神狠狠刺痛了顾沉舟。他蹲下身,视线与她勉强齐平,声音放得极轻,怕惊扰易碎的梦境:“星晚,别这样逼自己。”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顶盖上的“废纸山”,语气异常认真,“也许,该换条路。试试…不一样的工具?”

苏星晚的睫毛极其缓慢地眨动了一下,干涩的嘴唇微动,只泄出一丝微弱的气息。

顾沉舟没有等她回应。他起身走到琴房角落堆满计算机书籍的小桌前,打开带来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亮起幽蓝的光,映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一行行代码如同拥有生命般在屏幕上流淌汇聚。他专注地调整参数,屏幕的冷光在深邃的眼眸中跳跃着理性的光芒。

“音乐,”

他一边操作,一边低声解释,更像自我梳理与尝试沟通,“无论多么感性,其底层结构------节奏的疏密、音高的起伏、和声的张力、曲式的布局------都暗含着数学的逻辑与模式。我想试试,用算法挖掘这种可能性。”

他调出一个界面复杂的程序窗口,“我把你平时练习录音的片段,你最爱的作品------巴赫赋格的精密结构,德彪西模糊调性的色彩和声,甚至你自己以前那些未完成的动机------都做了频谱分析和特征提取。现在,”

他敲下回车键,屏幕上瞬间瀑布般刷出无数变幻组合的波形图与音符矩阵,“让算法在这些‘基因库’里进行有方向性的‘繁衍’和‘突变’,生成一些全新的、可能…有点怪异的‘种子’。”

屏幕上,无数由算法生成的、极其短小的音乐动机开始自动播放、循环。有的节奏诡谲如错乱的机械心跳;有的旋律线扭曲跳跃如抽象画作;有的和声组合闻所未闻,充满不和谐的摩擦感。这绝非人类自然想到的路径。琴房被这些冰冷、怪异、毫无情感的电子音效片段充斥,尖锐、突兀、混乱,像一场失控的数据风暴。

苏星晚起初只是茫然听着,声音刺耳陌生。然而,就在这片嘈杂的非人音流中,某个极其短暂、不足半秒的微小片段,像一道微弱电流,毫无预兆地击中了她的耳膜!那是几个不和谐音程意外叠加产生的奇异泛音组合,冰冷尖锐的质感下,竟隐藏着一丝极其细微的、如同金属被强行扭曲后发出的、带着痛苦张力的嗡鸣!这嗡鸣转瞬即逝。

可苏星晚猛地坐直了身体!像濒死的鱼接触到氧气。空洞的眼睛骤然聚焦,死死盯住屏幕,失声喊道:“停!刚才那个!倒回去!快!”

顾沉舟立刻暂停,精准回退。那个怪异的、带着金属痛苦嗡鸣的泛音组合再次响起,虽然刺耳,却像一把生锈的钥匙,猛地捅进了她被堵塞已久的灵感锁孔!

“就是它!”

苏星晚几乎是扑到钢琴前,双手重重砸在琴键上,试图复现那冰冷的“痛苦之音”。起初只是笨拙模仿。但很快,动作慢下来,眼神锐利专注。她不再复制,而是拆解、重组、赋予温度------将那冰冷的算法噪音揉碎,融入指尖的血肉与呼吸的节奏里。反复尝试不同的指法、力度、踏板深浅,让那金属的嗡鸣渐渐染上指尖的温度,从纯粹的“痛”,演变成一种挣扎向上、试图挣脱的“力”。一个充满现代感、带着撕裂与重塑意味的核心动机,竟在这冰冷算法与炽热生命的碰撞中,挣扎着、痛苦地、却又无比清晰地诞生了!

仿佛积蓄已久的堤坝被这小小的钥匙捅开,汹涌的灵感洪流终于找到宣泄的通道。苏星晚完全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她贪婪地利用着顾沉舟算法生成的各种奇特“种子”------一段如心跳紊乱的节奏型被反复锤炼,演化成不安中暗藏期待的律动基底;一串由程序随机拼贴的、毫无旋律性的短促音高组合,其中几个音程跳跃带来的空间错位感被她敏锐捕捉,巧妙地编织进主题发展部,营造出梦境般的恍惚氛围。

琴房里的时间失去刻度。只有堆积的咖啡杯和饭盒见证流逝。苏星晚着了魔,时而伏案疾书,笔尖在五线谱上沙沙作响,留下狂放有力的痕迹;时而扑到钢琴上,双手激烈起伏敲击,弹奏出大段充满实验性的段落,狂喜、焦灼、凝滞。头发随意挽着,碎发被汗水黏在额角颈侧,眼下乌青浓重,嘴唇干裂,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燃烧着近乎偏执的火焰。她忘记了疲惫、时间,甚至身边默默陪伴的人。

顾沉舟成了她最坚实的后盾和最安静的观察者。他大部分时间安静坐在角落的电脑前,处理课业或优化算法,像无声的守护者。当苏星晚陷入技术瓶颈烦躁泄愤时,他适时递上一杯温水或一份温热的点心,用食物的朴素温暖驱散焦躁。当她被复杂的对位或和声衔接卡住,长时间对着谱纸发呆时,他才走过去,并不指点音乐本身,而是指着屏幕上算法生成的一个可能相关的节奏型或音列组合,低声说:“试试这个方向的排列?或者,把它倒置、逆行看看?”

他的建议基于逻辑与可能性,像一个理性的导航仪,为她感性的航船在迷雾中提供坐标。

无数日夜的鏖战,无数次推翻重来,无数次精疲力竭后的灵光乍现……那首融合古典严谨骨架与现代不羁灵魂的作品,终于从混沌中显露出完整动人的轮廓。乐曲从那个由算法噪音转化而来、充满金属感撕裂与挣扎的核心动机开始,如被禁锢的灵魂在黑暗中冲撞;中段引入由冰冷算法节奏演变出的、不安中蕴含力量的律动,层层推进,象征痛苦中的蓄力与探索;最终,一切不和谐的棱角在宏大的赋格展开中被消解融合,化为一种充满希望与新生的辉煌颂歌,仿佛挣脱束缚的蝶翼终于迎向天空。古典复调与现代音响、冰冷算法与滚烫生命,在此达成了奇异的共生。

决赛日期逼近。苏星晚的练习强度达到极限。这部作品的每一个艰涩段落都被拆解成无数慢速练习的碎片,在琴键上反复打磨,直至指尖记忆超越大脑思考。顾沉舟成了她最苛刻也最忠实的听众。他不懂复杂技巧,却有理工科生特有的敏锐感知。他能捕捉到她气息转换间细微的犹豫,能听出指尖力度失衡带来的情感断层。

“这里,”

他会指着谱子,眉头微蹙,“情感是向上的,要挣脱,但你刚才的触键…力度平均了,反而显得有点‘坠’。试试这里,用指尖‘推’上去,而不是‘按’下去?或者踏板浅一点?”

建议直指表达核心。

有时,苏星晚被某个快速跑动的华彩乐段折磨得手指僵硬信心动摇时,顾沉舟会放下手中事,走到钢琴边,并不言语,只是安静地拿起一份乐谱或书,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无声陪伴。他翻动书页的沙沙声,沉稳的呼吸,偶尔投来的沉静而充满信任的目光,都像无形的力量,注入她疲惫的身体,支撑她一遍遍重新抬起手臂。

每一次精疲力竭的练习后,当最后一个音符的余响彻底消散,苏星晚总会转过头,迎上顾沉舟的目光。无需言语,她能看到他眼中清晰的赞赏与毫无保留的信任。那目光像一束暖光,穿透疲惫与压力,照亮心底最深处。她会轻轻呼出一口气,紧绷的肩膀微松,对他露出一个混合疲惫与小小成就感的笑容。而他,也会回以一个极淡却极暖的微笑,仿佛在说:看,你又跨过了一道坎。

夜色深沉。顾沉舟独坐实验室的电脑前,屏幕幽蓝的光映着他沉思的侧脸。苏星晚比赛在即,他本该专注于优化她的录音分析程序。然而,一个偶然的、关于比赛后勤的搜索,却将他的目光牢牢钉在了一张网页图片上------那是“星辉杯”决赛宣传页底部,赞助商名单的滚动展示栏。

一个熟悉到刺眼的金色徽章标识,赫然列在首席赞助的位置!线条冷硬,构图极具侵略性------顾氏集团!他父亲庞大商业帝国最醒目的标志。

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沿着脊椎窜上头顶。为什么?父亲从未对音乐领域表现兴趣!顾氏的主营是科技地产,与文化风马牛不相及!强烈的不安如墨汁滴入清水,迅速晕染开来。他几乎是本能地、带着不祥预感,飞快地在内部系统输入了自己的高级权限账号。复杂的防火墙层层验证通过,他直接进入了集团高度机密的项目数据库。指尖在冰冷键盘上快速敲击,输入了“星辉杯”。

屏幕滚动,几份加密等级极高的文件摘要跳出。项目代号:“弦外之音”。目标简述:深度介入主流文化赛事,植入并推广集团最新研发的“AI音乐创作辅助评估系统”,利用大赛平台进行大规模用户数据收集与实战测试,为后续商业化及行业标准制定铺路。项目负责人一栏,清晰地印着一个名字------顾振峰。他父亲最得力的副手,家族内部最坚定的“技术实用主义”推行者。文件末尾,标注着醒目的“高度优先”与“绝对保密”。

顾沉舟猛地向后靠近椅背,仿佛被抽干了力气。幽蓝的屏幕光落在他骤然苍白的脸上,勾勒出僵硬的轮廓。原来如此。这根本不是一场纯粹的、发掘新星的比赛。这只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巨大实验室,一个以无数音乐学子梦想为祭品的测试场!而苏星晚,她引以为傲的创作,她孤注一掷的梦想……在父亲那庞大冰冷的商业计划里,不过是无数等待被算法分析、被数据榨取的“样本”之一!

他死死盯着屏幕上冰冷的代号------“弦外之音”。巨大的愤怒与冰冷的恐惧交织,狠狠攫住心脏。父亲那双永远锐利、永远算计的眼睛,仿佛正透过屏幕冷冷注视。他知道了什么?对星晚的邀请是巧合,还是…早有预谋?那个所谓的AI辅助评估系统,在比赛评判中,又会扮演怎样不为人知的角色?

窗外的城市灯火璀璨如倒悬星河。顾沉舟独坐冰冷的实验室,被巨大的秘密与更巨大的忧虑吞噬。他该如何保护她,在那片即将到来的、暗流汹涌的赛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