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纸墨惊雷,乾坤新定(1 / 2)

汴京的三月,柳芽初绽,暖阳似金纱般洒在熙熙攘攘的朱雀大街上。

街角处,卖报小童扯着嗓子高喊:“号外号外!最新报纸出炉,一文钱一份!朝廷公告、民间奇闻全知晓!”那稚嫩的嗓音,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间在人群中激起层层涟漪。

百姓们蜂拥而上,铜钱与报纸的交换声此起彼伏,不过短短数日,这份承载着无数信息的报纸,便如春风般吹遍了大宋的每一寸土地。

这份报纸的创办者,正是当今太子赵翊。

赵翊深知,以往朝廷布告晦涩难懂,百姓往往一知半解。

于是,他决心以通俗易懂的白话,将朝廷公告刊载于报纸之上,还增设了民间故事、招聘公告等诸多板块,让这份报纸既有权威性,又充满生活气息。

原本,赵翊甚至想免费发放报纸,但又担心物以稀为贵,免费反而让百姓不懂得珍惜,最终选择定价一文。

事实证明,这一文钱的定价恰到好处,既让百姓轻松负担,又使得报纸备受珍视。

当报纸上刊登太子处理“抚恤金”案子时所说的“我们的士兵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怎能让他们的家人流血又流泪?”这句话,犹如一声惊雷,在大宋各地炸响。

各地百姓纷纷响应,一场规模浩大的参军潮汹涌而起。

家中长辈纷纷鼓励成年男子奔赴军营,保家卫国。

这股热潮丝毫不亚于当年太子在朝堂上讲述的“陈母问勇”的故事。

当年,“陈母问勇”的故事传出朝堂,岳飞母亲:岳母更是驱赶在家的岳云务必让他去燕京参军。

而如今,借助报纸的传播,影响力愈发广泛,无数年轻人怀揣着热血,主动前往附近军营报名参军,哪怕训练艰苦,也毫无怨言。

这不仅为军队注入了新鲜血液,也进一步推动了军改的顺利进行。

更让某些还存有侥幸心理的权贵的一丝希望之火也被熄灭了包括前太子赵恒。

在距离汴京千里之外的楚州,一座略显阴森的府邸中,前太子赵恒正紧盯着手中的报纸,脸色阴沉得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他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额头上青筋暴起,眼中满是不甘与愤怒。

曾经,他身为太子,尽享尊荣,然而命运却在一瞬间将他的一切剥夺。

赵翊的出现,如同横亘在他面前的一座大山,让他难以逾越。

“哼!不过是运气罢了!”赵恒咬牙切齿地自语道,手中的报纸被揉成一团。

他回想起自己这些日子的谋划,暗中与后宫王氏曾经勾结的权贵、武将频繁联系,企图趁军改引发的混乱,将赵翊赶下台,夺回属于自己的位置。

为了这个计划,他煞费苦心,无数个夜晚都难以入眠,精心安排每一个细节,只等时机成熟,发动致命一击。

然而,报纸的出现,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