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他们,天真地以为这份幸福会永远持续下去。
然而,命运却在不经意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
那是一次出游,还是端王的他玩性大发,非要带着年幼的嫡子一同前往。谁曾想,就在游玩的过程中,一个疏忽,嫡子竟然不见了踪影。
那一刻,整个世界仿佛都崩塌了。向妃听闻噩耗,当场昏厥过去,醒来后便整日以泪洗面,对徽宗充满了怨恨。
尽管徽宗动用了所有的人力物力去寻找儿子,但始终一无所获。
从那以后,向妃便心灰意冷,不再与徽宗有任何往来。
哪怕徽宗后来登上皇位,想要立她为皇后,想尽办法讨好她,她都无动于衷,只是默默地住在这座小宫殿里,沉浸在失去爱子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徽宗站在宫殿门口,犹豫了许久,才缓缓推开那扇陈旧的门。
宫殿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向妃静静地坐在窗前,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曾经的美貌如今已被无尽的哀伤所掩盖。徽宗走上前去,轻声唤道:“爱妃……”向妃却仿若未闻,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徽宗的心中一阵刺痛,他知道,自己犯下的过错难以弥补,但他还是忍不住想要靠近她,想要为她分担痛苦,哪怕只是一点点。
“爱妃,这些年是朕对不起你。
朕知道,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弥补当年的过错。
但如今,金兵肆虐,大宋危在旦夕,朕希望你能振作起来,与朕一起共度难关。”徽宗的声音微微颤抖,眼中闪烁着泪光。
向妃转过头来,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那眼神中没有一丝爱意,只有深深的绝望和怨恨。
“共度难关?你有何资格说这样的话?当年,你若不是那么贪玩,若不是那么疏忽大意,我们的儿子怎会失踪?如今,你又有何颜面来见我?”向妃的声音冰冷刺骨,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利刃,狠狠地刺在徽宗的心上。
徽宗低下头,无言以对。
他知道,向妃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事实,他的悔恨如潮水般涌来,几乎将他淹没。
但他也清楚,现在不是沉浸在悔恨中的时候,大宋的命运还掌握在他的手中,他必须振作起来,做出改变。
“爱妃,朕知道错了。
但现在,朕已任命赵翊为守城总统领,他是一位有能力的将领,朕相信他能够守住东京城。
朕也会全力支持抗金,弥补过去的过错。”徽宗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
向妃冷哼一声:“希望你这次是真心的,不要再让大宋的百姓失望。
至于我,你不必挂念,我早已心如死灰,只愿在这里陪着我那不知身在何处的儿子。
”说完,向妃又转过头去,不再理会徽宗。
徽宗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转身离开。
他知道,向妃的心结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解开的,但他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决心。
回到朝堂后,徽宗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决策,他意识到,过去的自己太过昏庸,为了一己之私,重用蔡京、童贯等奸臣,导致国家陷入如此困境。
如今,他要改变这一切,全力支持赵翊的守城工作,整顿朝纲,抗击金兵,为大宋的未来拼尽全力。
赵翊领命之后,深知责任重大如山。
不知怎么的,这次他总感觉徽宗对他很亲近,而最后退朝神情更不对可是他没想到这么多,只以为是错觉,因为他要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守城的准备工作中。
他亲自巡查每一段城墙,检查每一处防御工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他重新调配兵力,将精锐部队合理分布在各个关键位置,确保城防无懈可击。
同时,他还积极组织士兵进行训练,提高他们的战斗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他的带领下,东京城的守军士气大振,百姓们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而蔡京等人,虽然心中对赵翊担任总统领一事仍有些不满,但在大局面前,也不得不收起自己的小心思,全力支持抗金工作。
他们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为守城部队筹集粮草、物资和兵器,确保了守城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这风云变幻的宣和年间,赵翊成为了大宋最后的希望之光。
他肩负着万千百姓的生死存亡,承载着无数爱国之士的期盼与信任。
东京城的城墙之上,军旗烈烈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不屈与坚韧。
赵翊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心中暗暗发誓:哪怕付出一切代价,也要守住这座城,守护大宋的尊严与百姓的安宁。
而这是他才有空想起以有身孕的爱妻:宗晴琳,曾来她也应该跟他一起来的可临走是突然呕吐起来,经过医生的诊断,是喜脉,于是他无论如何也要她在家好好安胎,作为穿越过来的现代人,他知道古代由于条件限制,女人生孩子可以是九生一死的危险,特别是没注意保养,孩子还没出生就出生夭折的情况屡屡发生,而怀孕头三个月是重要之重,所以赵翊说服她好好在家,而宗晴琳也对这个还没出生的孩子很期望毕竟这是他们两这么长时间的结晶和证明于是只能乖乖的在家养胎。
而徽宗,也在这场危机中逐渐清醒过来,开始了他艰难的救赎之路。
大宋的命运,在这重重危机之下,悄然发生着改变,未来的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他们都已做好了准备,去迎接那即将到来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