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上下,士气大振,仿若在黑暗中看到曙光。
春暖花开之际,宋军与义军联合,再次出征。赵翊与宗晴琳并辔而行,望着身后精神抖擞的将士,心中感慨万千。
此去前路依旧艰险,可他们心怀破局之志,肩负大宋希望,更有彼此深情作支撑,无畏无惧。
大军行至一处村落,见百姓流离失所,衣不蔽体,面黄肌瘦。
宗晴琳心中不忍,下马与百姓交谈,得知他们被金兵劫掠,家园尽毁。
她眼眶湿润,对赵翊道:“翊哥哥,咱们不仅要打退金兵,还要帮百姓重建家园。”赵翊点头:“正该如此,大宋的根基是百姓,护百姓安宁,乃吾辈职责。”
宋军停下脚步,帮百姓修缮房屋、耕种田地,分发粮食衣物。
百姓们感激涕零,纷纷加入抗金队伍,或为宋军带路,或照顾伤员。
军民一心,仿若钢铁长城,屹立在大宋疆土之上。
此后,宋军在赵翊与宗晴琳带领下,与金军多次交锋,有胜有败,却从未放弃。
他们用热血、智慧与深情,在烽火乱世中书写着守护家国、情暖苍生的壮丽篇章,矢志不渝地向着太平盛世进发,哪怕荆棘满途,也坚信曙光终会降临。
行军途中,有一晚,月色如水,洒在溪边。赵翊与宗晴琳忙里偷闲,坐在溪边巨石上。
溪水潺潺流淌,似在诉说着过往的艰辛与未来的期许。
宗晴琳靠在赵翊肩头,轻声哼唱着儿时的歌谣,赵翊静静聆听,偶尔相视一笑,此刻,战场上的硝烟、朝堂的纷争仿若远去,他们沉醉在这短暂的温馨之中,憧憬着未来携手看遍山河、百姓安居乐业的那一天。
然而,他们深知,短暂的宁静只是大战间隙的馈赠,前方等待他们的,仍是未知的挑战与艰险。
但只要心中有光,有对大宋的忠诚,有对彼此的眷恋,他们就有勇气直面一切,在这乱世中踏出一条希望之路,让大宋的旗帜再次飘扬在每一寸山河之上,让百姓重归安宁富足的生活。
其实只有赵翊清楚得很,金兵是只会越来越多,为啥?他可是穿越而来,上一年,也就是 1125 年的事儿都还历历在目呢。
那时候金兵也就是想先试探试探大宋,看看这庞然大物是不是个纸老虎,能不能打退他们。嘿,这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童贯带着几十万的部队,居然被几千被金兵打得溃败的辽军给收拾了,这宋军战斗力,简直菜得抠脚,就跟那软脚虾似的,金兵心里可不得琢磨琢磨嘛。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本该发生的事儿一件也没落下。
金军第一次分两路气势汹汹攻入大宋,东路那叫一个进展迅速,宋军完全就是一路溃败,跟雪崩似的。
百姓在后面哭爹喊娘,惨得哟,可宋军哪管这些,光顾着自己逃命了。
这东路军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把大宋的汴京,也就是东京开封,给围得跟铁桶似的。
宋徽宗吓得脸都白了,蔡京、童贯这几个平时作威作福的家伙,这会儿也麻了爪子,赶紧议和,割地赔款,啥屈辱的事儿都干得出来。
要不是东路元帅完颜宗翰惦记着回去夺权,这汴京说不定就直接被攻破,大宋可就提前玩儿完了。
只不过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次的东路元帅换人了,是不是他这个“蝴蝶”起的效应呢?不过第一次东攻让金兵尝到了甜头,看到宋军这么无能,大宋又富得流油,那贪婪的小火苗“噌”地一下就起来了,紧接着就有了第二次东攻。
这第二次,东路元帅换成了完颜宗望,好家伙,那是直接攻破了东京,制造了让华夏儿女蒙羞数百年的“靖康之耻”。
按理来说,东京城高墙巍峨,防御森严,金兵又没有特别厉害的攻城利器,咋就能 23 天就给攻破了呢?您瞧瞧西路军,刚到太原就吃了瘪,在那儿被宋军耗着,等东京都破了,他们还在宋军手里折腾呢。
要是宋军弹药粮草充足,估计他们还能坚守个天长地久。这说明啥?大宋可不缺忠臣良将,要是指挥得当,撑个两三年,等全国的救援军赶来,妥妥地能解围。
可老话讲得好:“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宋徽宗、宋钦宗这父子俩,再加一群奸臣,硬生生搞出 4 个昏招,把大宋往火坑里推。
先说这第一昏招,在黄河两岸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就放了几个歪瓜裂枣、没啥本事的士兵守着。
金兵刚开始试探着过河,这边宋军一听动静,撒丫子就跑,跑得比兔子还快,一个敢反击的都没有。
金兵大部队悠哉游哉,花了整整 3 天才全部过河,这过程顺利得金兵都不敢相信。就这防御,跟纸糊的没啥两样,金兵心里肯定想:“大宋这是摆明了让我们进啊,不进都不好意思。
” 这么一来,黄河天险形同虚设,金兵的马蹄毫无阻碍地踏入大宋腹地,为后面包围汴京埋下了伏笔。
百姓们本来还指望着黄河能挡住外敌,这下可好,敌人如入无人之境,恐慌瞬间蔓延,大家都觉得天都要塌了。
再讲讲这议和的第二昏招。
宋徽宗一被吓破了胆,就想着花钱买平安,赶紧议和。
这议和可不是平等谈判,那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啊。
大宋的金银财宝、土地百姓,就跟不要钱似的往金人手里送。
百姓们辛辛苦苦交税,养着朝廷,结果朝廷把他们的血汗钱拿去讨好敌人。
这还不算完,金人一看大宋这么好欺负,胃口越来越大,就跟喂不饱的狼。
每次议和完,消停没几天,又琢磨着来打劫,大宋就陷入了这种恶性循环,国力被一点点榨干,军队士气也低落得不行,士兵们心里都憋屈:“咱拼死拼活,结果上头就知道送钱,还打啥仗啊。”
这第三昏招,罢免主张抗战的李纲,更是让人无语。
李纲那可是难得的硬骨头,金兵围城的时候,他组织军民奋起抵抗,把汴京守得像个刺猬,让金兵一时半会儿找不到突破口。
可就这么个英雄,奸臣们看着不顺眼,在皇帝耳边煽风点火,说他坏话。
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俩也是昏了头,二话不说就把李纲给罢免了。
这一下,军民的心都凉了半截,大家觉得主心骨没了,士气一落千丈。
金兵那边可乐坏了,知道大宋自断臂膀,又开始蠢蠢欲动,进攻变得更加肆无忌惮,汴京的危机愈发深重。
还有第四昏招,用郭解这个神棍守城,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也不知道宋徽宗从哪儿找来这么个不靠谱的玩意儿,郭解整天神神叨叨,说什么天兵天将守城,不用凡人费力。
结果呢,城墙上没几个正经士兵防守,都被这神棍忽悠得团团转。金兵一来,直接傻眼,城门大开,人家轻轻松松就攻入了东京。
百姓们本来还对守城抱有一丝希望,这下全破灭了,城内乱成一锅粥,烧杀抢掠开始上演,好好的东京城瞬间沦为人间炼狱。
赵翊深知,没这几个昏招,金兵再厉害,也不可能这么快攻破东京。
这不,刚在黄河战役取得胜利,他就赶紧派副将宋林带着 3000 金兵守卫黄河两岸,先把这第一道防线筑牢,绝不能重蹈覆辙,让金兵轻易过河。
至于剩下的 3 个昏招,赵翊心里门儿清,必须得带兵进东京。
现在战局正胶着呢,赵翊和宗晴琳一合计,决定招兵买马,壮大部队。
之前,奸臣们给他们泼脏水,虽说有些指控也不全是诬陷,但赵翊这会儿可顾不上这些鸡毛蒜皮。
他满心满眼就想着一件事儿:怎么才能改写历史,不让“靖康惨案”发生。
在他看来,只要打破金兵合围东京的计划,让东京城稳如泰山,那个贪生怕死的宋徽宗就不会慌得禅让皇位给同样昏庸无能的宋钦宗,后面那一连串昏招自然也就没机会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