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翊看着地图,忧心忡忡地说。宗晴琳应道:“我这就去安排百姓协助加固城墙,再向周边郡县征调些兵力。”
就在他们紧锣密鼓地筹备防御之时,朝廷那边却又出了乱子。
佞臣们趁着边境战事吃紧,再次在皇帝面前煽风点火,说什么河间府私自扩军,意图谋反,还克扣军饷,致使士兵哗变。
皇帝听闻,龙颜大怒,当即下旨,要派钦差前来彻查。
宗泽得知此事,气得捶胸顿足:“这些奸佞小人,罔顾国家安危,只知争权夺利!”赵翊与宗晴琳亦是满心无奈与愤恨。
他们深知,此时若与朝廷起冲突,只会让金军坐收渔利。
于是,赵翊冷静下来,对宗泽和宗晴琳说:“当务之急,是要让钦差看到我们的忠心与努力。我们照常备战,将每一项事务都做得清清楚楚,让他们无可挑剔。”
钦差到来之后,赵翊和宗晴琳全程陪同,将城防布置、军饷账目、兵员名册等一一展示,还带钦差视察了正在训练的士兵和协助加固城墙的百姓。
钦差见一切井然有序,并无异样,心中也有些许疑惑,但表面上依旧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夜晚,赵翊与宗晴琳在庭院中散步,月光如水,洒在他们身上,却驱不散心头的阴霾。“朝廷如此猜忌,往后的路愈发艰难了。”宗晴琳轻声叹息。
赵翊握住她的手,安慰道:“别怕,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团结一心,总能挺过去。况且,我们还有这许多将士和百姓的支持。”
话虽如此,可他们心里都清楚,未来的挑战数不胜数。不仅要抵御金军的虎视眈眈,还要应对朝廷的无端猜忌,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没过几日,探马回报,完颜宏烈的大军终于开始行动,浩浩荡荡地朝着河间府进发。
赵翊与宗晴琳立刻召集全军,发表战前动员:“兄弟们,如今国家危难,朝廷虽有误解,但百姓在看着我们,大宋的山河在等着我们守护!这一战,关乎生死存亡,我们唯有拼死一战,才能不负家国,不负自己!”
将士们群情激昂,高呼口号,士气如虹。赵翊与宗晴琳并肩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滚滚而来的金军,眼神坚定而决绝。
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可他们毫不畏惧,因为他们心中有爱,有家国,有彼此的支持,这些力量将支撑他们在这风云诡谲的乱世中,勇往直前,破局而出,续写属于他们的英雄传奇。
随着金军的逼近,河间府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战前氛围之中。
城墙上,士兵们严阵以待,弓弩手们搭箭上弦,瞄准城外;投石车旁,士兵们忙碌地搬运巨石,准备给金军以沉重打击。城内,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为将士们送水送饭,照顾伤员,军民一心,众志成城。
赵翊穿梭在各个防线之间,检查备战情况,不时给士兵们打气鼓劲。
宗晴琳则带领女兵们,负责城内的治安与后勤保障,确保一切有条不紊。
当金军的先头部队抵达城下,发起第一轮攻城时,喊杀声瞬间震破天际。
金军如潮水般涌向城墙,云梯一架接一架地搭靠上来。
宋军士兵毫不畏惧,他们用长枪、大刀奋力抵挡金军的攀爬,滚烫的热油、巨石不断从城墙上倾泻而下,砸向攻城的金军。
鏖战整日,城墙下尸积如山,金军的攻势暂时被遏制住了。
可宋军也伤亡惨重,许多士兵疲惫不堪。赵翊看着受伤的将士,心中满是疼惜,但他知道,战斗还未结束,必须鼓舞士气,继续奋战。
夜幕降临,金军暂时退兵,扎营休整。赵翊与宗晴琳趁此机会,召集将领们总结经验,调整战术。
他们决定,趁着夜色,派出敢死队,偷袭金军营帐,打乱他们的休整计划,为明日的战斗争取主动。
敢死队员们个个奋勇当先,他们身着黑衣,摸黑潜入金军营帐。一时间,金军营内火光四起,喊杀声、惨叫声不绝于耳。金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晕头转向,死伤无数。
经过这一番折腾,金军士气大挫,第二日的攻城明显乏力。宋军抓住机会,全力反击,又经过一整天的苦战,终于成功击退金军,守住了河间府。
这一战,让赵翊与宗晴琳的声名更加远扬,朝廷也终于意识到他们的忠心与能力,不再轻信佞臣之言。
而他们,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风雨洗礼后,感情愈发深厚,更坚定了守护大宋、守护彼此的决心。
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困难与挑战等待着他们,但只要携手共进,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