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天色渐晚,差不多也到了饭点,再过不久估摸着煮饭阿姨就要过来喊人了,顾昭便建议黎悦先去吃晚饭。
黎悦摸摸肚子,确实有点饿了,盛亭舟正好也在这时候发来消息,让她半小时左右就可以上楼吃饭。
她想着早点上去还能和小月亮玩一会儿,应了声好,便在与其他三人加了微信好友后就退出了游戏。
林墨言依依不舍的跟黎悦道别,他将手机丢到桌上,惬意的往后倒去,他双手支在脑后,幽幽的问:“队长,我感觉今天打的好舒服,真的不能直接定下阿梨吗?”
“确实,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特别是刚才打tqG的时候,很轻松,和上次在赛场上碰到他们完全不一样。”林墨淮附和道。
春季赛他们对上tqG很不幸的是在赛季中后期,两方你来我往,最终他们3比2险胜对方。
真的是险胜,如果不是林墨淮的公孙离抓到机会秒了对面中路,他们那把打到后期结局悬得很。
孟云深没说话,他还拿着手机,正在聚精会神的看刚才那把对tqG的回放。
顾昭当然也察觉了。
尽管一局游戏的胜负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同样对上tqG,作为当事人的他们最能感受到游戏过程中的不同。
一直以来YtK为什么这么神经刀?为什么中期这么不稳定?他们队的教练组难道不知道吗?
当然知道。
他们队是经典的打线上的队伍,最擅长的打法是线上压制对方,前期就把经济滚起雪球,到中期凭借个人能力到处打架,在团战中扩大优势,然后一鼓作气拿下比赛,这也是他们赢下的比赛大多是碾压局的原因。
这样的打法就像走钢丝,刀尖上舔血,风险大的同时收益也大,一波团你打不死我我就弄死你。
但这太吃个人的竞技状态了,人总有失误,没有人能保证在高强度的比赛中能随时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一次错误也不犯。
所以就导致很容易在中期团战时出现问题,有人团战脱节都是常事了。那么如果前期劣势后期想要翻盘,他们靠什么呢?
还是靠个人抓机会能力来打一波奇迹团。总之,团队思路合作和运营是基本没有的。
这又说到了另一个他们的问题——他们没有一个明确的主要指挥。
听他们的赛时语音就会发现,一到团战,他们就跟在菜市场买菜一样,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的说什么的都有,决策就是不知道谁提一下,有人同意就一起。
按理来说,指挥位应该由打野或者辅助担任会比较好,但他们队情况比较特殊。
之前的范荣哲是能力不够,他已经打了快三年职业,打野思路早已被别的队伍摸透了。再加上他后期不思进取,实力断崖式下降,哪里有指挥的能力?
而林墨言,他的辅助操作可以,思路也还可以,偶尔灵机一动的巧思可以帮助打开前期的局面。但是他指挥有个弊端——他会下意识的围绕着下路来打。
他和林墨淮是双生子,两人之间的默契在赛场上是好事,无需多言就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同步性极高。
但如果林墨言成为指挥,那么他不自觉就会率先考虑自家弟弟打法上是否舒适,战术布局就要都围绕下路来打,那么其他队友就会打得很别扭。
而在这个不是下路为主的版本,这是一个不太明智的选择。
依靠射手拖后期接管比赛?他们的想要这么打也得有拖到射手发育成型的能力才行。
很明显,他们没有。
打法和指挥问题就这么僵在那里,明明知道却始终没有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