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美人鱼(1 / 2)

黛玉的目光长久地凝视着书页上那只水边顾影、眼中充满不可思议与初生喜悦的白天鹅,指尖无意识地描摹着它优美的轮廓。一种难以言喻的酸涩与暖流交织着涌上心头,鼻尖微微发酸。寄人篱下的孤寂,身世飘零的隐痛,在此刻被这童话的隐喻轻轻触动。她仿佛在字里行间,在丑小鸭惊愕的蜕变中,窥见了某种微弱却倔强的希望之光。原来,并非所有的卑微都注定沉沦;原来,在冰冷的水塘深处挣扎,也可能迎来羽翼渐丰、飞向晴空的一刻?这念头让她心潮微微起伏,久久无法移开视线。

夜渐深,烛台上的蜡泪堆积,烛光也显得有些疲乏,微微摇曳着,将黛玉专注的身影投在墙壁上,那影子随着烛火的跳动而轻轻晃动。紫鹃轻手轻脚地剪了好几次烛花,又悄悄往黛玉手边的暖手炉里添了两次银霜炭,目光落在自家姑娘那沉浸书中、时而蹙眉、时而莞尔、时而又陷入深思的侧脸上,心中又是欣慰又有些担忧。

“姑娘,”紫鹃终于忍不住,将一盏温热的杏仁茶轻轻放在黛玉触手可及的书案一角,声音放得极柔,“亥时都过了,仔细熬坏了眼睛。这书再好,也留着明日再看吧?”

黛玉的目光这才恋恋不舍地从书页上抬起,像是从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境中被唤醒。她眨了眨有些干涩的眼睛,这才惊觉脖颈都有些僵硬了。她端起那盏温热的杏仁茶,小口啜饮着,香甜的气息在唇齿间弥漫,暖意顺着喉咙滑下,稍稍驱散了深夜的寒意。她的指尖却依旧停留在翻开的书页上,无意识地摩挲着纸张的边缘。

“紫鹃,”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倦意,更多的却是一种被新奇世界冲刷后的明亮与困惑,“你说……这位瑛三爷,他……”她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他白日里那般……嗯,惊天动地,看着是个混不吝、百无禁忌的主儿。怎地……怎地又能做出这样一本书来?”她的目光再次落在那精美的插图和端正的墨字上,“你看这画,这笔墨,这心思……非经年累月、心无旁骛的专注不能成。这与他白日里那等……霹雳手段,简直判若两人。”

紫鹃接过黛玉手中空了的茶盏,温声道:“姑娘是聪明人,怎么一时倒想不透了?依我看,瑛三爷这般举动,根子怕还是落在咱们老爷身上。”她见黛玉凝神听着,便继续分析道,“老爷在信里不是说了么?这位爷在扬州盐政上,是实打实帮了老爷大忙的,立下了功劳。老爷待他,想必是极看重的。他如今回了这府里,姑娘您是老爷唯一的掌上明珠,他念着老爷的知遇提携之恩,对姑娘格外照拂些,送份别致用心的礼物,不正是人之常情么?这份心思,说到底,是敬着老爷呢。”紫鹃的语调平和,将贾瑛的举动归结于对林如海的敬重与报恩,这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足以安抚人心。

人之常情?敬着父亲?

黛玉静静地听着,长长的睫毛垂下,在白皙的脸颊上投下两弯淡淡的阴影。她纤细的指尖,却不由自主地、极其缓慢地,再次抚过那书页上细腻的纹路。这纸张的触感温厚而微涩,仿佛能吸附指尖的温度。她的目光流连在那些色彩明丽、笔触生动的插图上。小红帽篮子里那几朵仿佛还带着晨露的小花,皇帝“新衣”游行时人群脸上夸张的谄媚与惊愕,灰姑娘仓促遗落的水晶鞋折射出的璀璨光芒……每一处细节都灌注着难以言喻的心血。

尤其是……她的指尖轻轻翻动书页,停在了一幅占据大半页的彩绘上——那是《海的女儿》的故事。深蓝的海底,珊瑚如树,水草摇曳,一个美丽的人鱼少女,上半身是少女玲珑的曲线,下半身是覆盖着闪闪发光鳞片的鱼尾。她浮在波光粼粼的海水中,仰望着海面上方遥远而模糊的船只轮廓,眼神里盛满了全世界的向往与忧伤。那眼神被描绘得如此传神,仿佛能穿透纸面,直刺人心。画面的右下角,一行极小的、力透纸背的批注,像是书写者不经意间留下的强烈情绪烙印:

“牺牲换真爱?蠢!当女皇不好么?—— 瑛”

这突兀的、带着强烈个人情绪与离经叛道意味的批注,像一道小小的闪电,瞬间击中了黛玉。她怔怔地看着那行狂放的小字,耳边回响着紫鹃那“人之常情”、“敬着老爷”的温言解释。为了报恩,为了敬重父亲,会在这般精美的童话书页上,留下如此激烈、如此……大逆不道的批注吗?会花费不知多少个日夜,熬干多少盏灯油,亲手研磨松烟,调制彩墨,画下整整三十幅这样耗费心神的插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