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之后,他把汤放了下来,然后就直接走了。
石月委屈巴巴地咬着下唇,泪水如同断线的珍珠,哗啦掉下来了。
整个下午,阮宜年都将自己沉浸在书房之中。
他伏案书写时,恰似书中描绘的那般废寝忘食。案牍前,他眼神专注,手中毛笔在宣纸间游走不停,心无旁骛,丝毫不因外界琐事分心。
只有将当日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他才肯稍作休息。
不知不觉,暮色悄然笼罩,窗外的世界逐渐被黑暗吞噬。
阮宜年搁下手中毛笔,缓缓抬起头,目光透过雕花窗棂,投向深邃的夜空。
摇曳的烛光在屋内跳动,昏黄的光影勾勒出他棱角分明的侧脸。
就在这时,沈众脚步轻缓地走进书房,躬身问道:“世子,夜色已深,您腹中可饿?是否要用膳?我这就吩咐厨子将饭菜端来。”
原本尚未察觉饥饿的阮宜年,经沈众这么一提,腹中适时传来一阵咕噜声。
他微微颔首,算是应允。
不多时,几个下人鱼贯而入,将一道道精致的菜肴摆上雕花红木桌。
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阮宜年拿起象牙筷子,正要动筷,沈众在一旁犹豫片刻,低声问道:“世子,您此番对石月小姐,当真是动了真心?”
“不然呢?你何曾见过我对哪个女子这般用心?”阮宜年挑眉反问道。
沈众微微欠身,继续说道:“若是如此,世子,您还是去哄哄石月小姐吧。今日您凶了她一句,她便整日以泪洗面,晚饭也未进食,就连您特意让人送去的汤,也被倒掉了。这会儿她腹痛难忍,连口水都喝不下。”
阮宜年闻言,眉头瞬间紧皱,眼底闪过一丝复杂难辨的情绪。
沈众见状,又小心翼翼地补充道:“石月小姐出身他国王室,家族显贵,向来娇生惯养。而姜兰小姐自幼丧父丧母,在阮家操持多年,从不娇嗔做作。这两位小姐性格天差地别,世子切不可用对待姜兰小姐的方式,去对待石月小姐。”
阮宜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的确,姜兰那丫头,无论我如何待她,都始终对我痴心不改,可我……从未将她放在心上,也不稀罕她对我的好。”
话落,阮宜年放下手中筷子,饭也顾不得吃,起身匆匆朝着石月的住处走去。
时光仿若白驹过隙,一晃三日转瞬即逝。天气逐渐回暖,街边堆积的皑皑白雪开始消融,不少人家都忙着在庭院里清扫残雪。
姜兰经过几日调养,身体已恢复了不少。这天,她踱步来到庭院,恰好撞见阮宜年与石月正在专心致志地制作花灯。见状,她才猛然想起,元宵节即将来临。
石月侧过脑袋,瞧见姜兰,脸上瞬间绽放出笑容,热情招呼道:“姜小姐!”
姜兰嘴角浮起一抹淡淡的回应。
“姜小姐,你瞧,这是世子给我做的花灯。世子手笨,这鲫鱼花灯做得可丑啦,我一点儿都不喜欢。”石月一边说着,一边晃了晃手中的花灯,表面上是在吐槽,实际上是在炫耀。
姜兰听闻,余光不着痕迹地瞥向阮宜年。
出人意料的是,阮宜年不仅毫无愠色,反而目光中满是宠溺,一个劲儿自嘲手笨。
看到这一幕,她忍不住在心底嗤笑。
在她的记忆里,阮宜年性格清高孤傲,向来容不得他人对自己有半分指责。
在一众达官显贵的子弟中,阮宜年凭借出众的才华与家世,一直是众人瞩目的佼佼者。
犹记得去年元宵节前夕,她满心欢喜地缠着阮宜年一起做花灯。
当时,阮宜年做出来的花灯模样滑稽,她忍不住撅起嘴嘟囔:“表哥,这灯有点丑。”
谁知,就这么一句话,阮宜年竟生了好几天闷气,对她不理不睬。
后来,还是她厚着脸皮,想尽办法,才好不容易哄好他。
想到这里,姜兰不假思索地开口:“石月小姐,你所言极是。我这表哥确实手笨,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这花灯就算白送我,我都不会要。你要是嫌弃它丑,大可以上街买几个漂亮的。”
话音刚落,阮宜年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气氛也随之变得尴尬而压抑 。
石月这会又装作无辜又心疼的样子,连忙解释道:“姜小姐,你怎么能嫌弃世子呢?世子对你那么好,而且他还即将成为你的夫君,你说这番话,就连我这个外人听了都很心寒,在我的心目中,世子做的花灯,街上卖的怎么能够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