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熵类记忆针剂(2 / 2)

这位神秘研究者‘熵’可以说是不愿意露面,但又不愿意看到人类文明遭遇末日危机,

所以选择匿名将一篇能够解决危机的藻类研究论文放到了负熵研究院。

但这次呢?

这位神秘研究者‘熵’为什么还是不愿意露面?

就是单纯的不喜欢名利,还是说本身的身份不便露面?

这位神秘研究者‘熵’,这次将这篇关于提高人体记忆力的理论和技术论文发到负熵研究院,

又是抱有什么样的目的?

难道就单纯是为了,让这项技术的运用能够在负熵研究院手里得到普及?

可是,其自己直接将这项理论,这项技术发布出来,本身也能够普及啊。

亦或者说,

这个‘熵’其实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比‘负熵研究院’更隐秘的一个研究机构。

从名字上来说,‘熵’和‘负熵研究院’是不是有些类似。

曾经‘负熵研究院’由秦裕教授建立起来,是以对抗末日的‘末日研究所’为目的建立起来的,

随着这些年,‘秦裕院士’的横空出世,时代的变迁,负熵研究院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会不会‘熵’其实是‘秦裕教授’的后手,

依旧坚守着最纯粹的,抵抗人类末日危机的目标?

说不定,

‘熵’其实就在‘负熵研究院’内部,

就像是末日基因库一样,是负熵研究院的一部分?

也说不定,秦裕院士作为负熵研究院的负责人,其实知道‘熵’是谁?

此刻,

不管这位011研究所的负责人想着什么,

但终归是没有再追寻‘熵’的真实身份。

既然别人不愿意用真实身份,那就由他去吧。

“就这样吧。”

秦裕再说了句。

011研究所负责人藤教授点了点头。

……

‘熵’这个久违了,却又重新出现的名字给相关知情者带来的疑惑只是一时的,

很快,011研究所内部,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们,

更多的注意力,就再回到了这篇关于人体记忆力的论文内容本身上。

秦裕没有参与011研究所对这篇论文内容的论证,

说起来,秦裕这一世虽然横跨的领域众多,但明面上还真没有怎么涉及生物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

不过,

在论文中记录的相应实验流程和实验数据足够仔细和准确的情况下,

011研究所作为汇聚了此刻人类文明中最顶尖一批相关领域研究者的研究机构,

复现一下该篇论文中若干实验研究过程,还是很快的。

很快,

011研究所内部,就确定了这篇论文所提出的‘人体记忆机制理论’的准确性,

再紧跟着的,自然就是先前秦裕可以做,但并没有进行的,提升人体记忆里的临床试验。

直接依照着,熵提供这篇论文中,提到的,基于人体记忆机制理论提升人体记忆力的相关技术,

011研究所相关研究团队,很快就合成了和秦裕之前实验得到的,一样的液剂。

相关研究团队的研究员,也没有占据‘熵’这位神秘研究者署名权的想法,

对这样依照相关技术合成的液剂,就仿造之前‘熵藻’的命名,

叫做‘熵类记忆力制剂’,

或者说直接叫‘熵剂’。

‘熵剂’的第一次临床实验进行时,

011研究所也将秦裕叫了过去见证。

‘熵剂’这样东西的出现,看起来不像‘强人工智能’诞生时那样轰轰烈烈,

即便是普及之后,带来的改变,大概率也是润物细无声。

但其作用,对于人类文明整体种族潜力的提升,却是确确实实的。

影响也注定是深远的。

被选中,作为‘熵剂’第一次临床试验志愿者的,

就是011研究所内,相关研究员,总共30名自愿报名的,年龄都在120岁以上的研究员。

不同于当初2611延寿针剂,

用作提高人体记忆力水平的熵剂,因为作用机制的不同,

对老人和青年的记忆力提升幅度,并没有多么大的差异。

但因为人体年迈之后,记忆力本身的衰退,

在临床试验中,记忆里提升的效果,年迈者看起来反而会明显一些。

也因为记忆力这种东西的提升,如果幅度不是短时间内特别大,也很难进行量化,

所以这次参与首次临床试验的人,对比过往其他一些研究项目时,也偏多。

再多次动物试验过后,确定了熵剂对于身体的无害性过后,

首次临床试验也就正式开始了。

“秦院,要不您来宣布开始吧?”

“不用了,你们自行推进临床试验吧。”

这次临床试验,秦裕也就纯粹作为一个旁观者,并没有多参与什么。

由智能机械,响应了相关研究团队提前设计的临床试验计划,

30名志愿者研究员,平躺在了床上,接受了熵剂的注射使用,

然后由一系列监护监测仪器,实时监测着总共三十名研究员的身体状态变化,

不同于秦裕一口喝下去之后什么变化也没有,

这三十名研究员在熵剂的作用下,很快就明显出现了相应身体数据的变化。

整个临床试验的过程,算是持续了超过十天时间,

主要是对30名研究员使用了熵剂之后身体变化的监控,

即便是熵剂带来的记忆力水平的增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身处临床试验之中的研究员们,大多数在每天的记忆力测试中都没有明显的自我感觉,

但从临床试验记录下来的,量化的指标上来看,都能够看到每个参与临床试验的研究员们的记忆力指标,在呈现每天上涨的趋势,

直到过去几天之后,

许多参与临床试验的研究员,才猛然感觉到,自己的记忆里似乎的确是大幅度增长了。

“……脑子好像都灵活了一点,像是年轻了十几岁一样。”

有研究员不禁描述了下这种感觉。

而对于秦裕来说,

其实也不需要等到这次临床试验结束了,

再翻看了下011研究所前一两天相应的临床试验数据,

作为对‘熵剂’认知最全面,最彻底的人,他就已经能够确定,熵剂已经达到了原本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