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计划需要依赖于氦3聚变反应堆的实现。”
“在原本的预期中,氦3聚变反应堆的体积更加紧凑,要比目前的氘氚聚变反应堆小一些。”
“此外,按照计算,单个氦3聚变反应堆能够提供的能量,也足以支撑这座理想状态下激光武器的激发。”
“那这种情况下,秦院士,你们的压力就很大了。氦3聚变反应堆能够在接下来剩下不到十五个月的时间里,完成研制吗?”
听着老领导的话,秦裕也没有大包大揽,科研本身就是一件不太确定的事情。
氦3聚变的研究本身也很困难,
虽然目前解决了其中一个关键问题,但整个氦3聚变反应堆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还有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秦裕自己也只能说尽力。
想了想,秦裕只是对这位老领导说道,
“只能做一下尝试,不能抱有太多期望。从时间上来说,可能只能够越过地面的氦3聚变反应堆运行试验,直接在月面上,完成首座氦3聚变反应堆的建设,并完成首次运行。如果能够成功,这个首次完成运行的氦3聚变反应堆,就作为激光武器的能源支持。如果失败了,也就只能失败了,大概率不会再有二次建设,二次尝试的时间余量。”
秦裕的意思,其实就是有枣没枣先打两杆,
成功了也就成功了,成功了固然最好,但也直接做好失败预期。
反正失败了,也就原来一样,没有太多损失。
而能够在如此紧张的时间里,做现在这种尝试,
也是因为是在智能时代了。
如果是在智能时代之前,这种尝试想都不用想了,
即便是秦裕凭借他的‘超级大脑’,破解了氦3聚变技术中的一些难题,
如此短的时间里,人类文明也没有那个时间去完成氦3聚变反应堆在月面的建造。
也就此刻智能时代,生产力足够的情况下,能够做一下这种尝试。
“行,秦院士,你们的方案,我们一定是支持的。”
“不过,就像是您所说的,这件事情本身想要成功,就需要各个环节都走在理想状态才能够实现。我们也不会要求,这个尝试一定成功,所以,秦院士你和负熵研究院中其他研究团队中研究员们,也不用有太大的压力。”
“本身,我们其实也没有想过,能够对2801小行星的撞击造成什么干涉,即便干涉计划没有成功,也不影响我们在这场末日危机,末日灾难中,文明继续延续下去。”
这位老领导,重新站起了身,伸出手,和秦裕的手握在了一起,表达了对秦裕和负熵研究院的支持。
秦裕点了点头,也没有说什么。
对于秦裕来说,这次尝试也就只是一个尝试,
因为即便是这次尝试成功,对2801号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件事情产生一点微弱的影响,
其实也改变不了,
那个时候,还在地面的人们,基本没有存活可能的现实。
这个计划成功与否,只是影响,后续人类恢复地球生态圈,恢复地面生存环境需要的时间。
……
时间,
很快来到了次年的二月,
在过去了六个月时间的情况下,
第一批开辟的地下避难城,已经完成了主体空间的开辟,以及主体支撑结构的建设。
不过,对于地下避难城来说,比起单纯主体结构的完成,‘内部装修’的工作量其实更大。
这里的‘内部装修’,自然是在开辟成功地下空间的基础上,实现一个地下避难城真正的功能。
首先,肯定是要让地下避难城内,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这点看起来容易,在地底深处,这个此后将基本封闭的空间里,其实也比较复杂。
从空间温度,到空气比例含量,都需要人为去调节,去设计一整套生存环境维持系统去运转。
不过还好,人类文明有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有足够的能源去支撑这一整套的复杂系统的长久运行,
也有智能程序,强人工智能,能够直接参与这份工作。
然后,在基础环境的建立之后,
就是工业集群,工业区域的迁移和建立了。
除了容纳人们生存之外,容纳整个大量工业设施,工业集群,也是这些地下避难城关键作用之一。
这些工业集群,将是人类文明能够在地下,将文明继续维持的关键。
也是人类文明在灾难过后,快速重新返回地面的基础。
在此外,就是一些大量将要储存到地下避难城内的基础物资的运入了。
不过,
在这个过程中,负熵研究院内,一个机构也在其中一期就最先搬到了首批地下避难城内。
这个机构就是末日基因库。
一个由秦裕创立,专门为末日而存在的地方。
在末日基因库里,储存了几乎所有人类文明发现的生物的基因,胚胎,种子。
包括了人类的基因。
每年,一些新物种被发现时,末日基因库也会专门将这些新物种的种子和基因储存起来,
之前,造成人类文明第一次末日危机的236藻类,在末日基因库中也有储存。
此前,011研究所内,在生物领域研究出来的东西,末日基因库里也有备份,
像最初的裕类菌,都在末日基因库里有存在。
此外,末日基因库里还保存着一些人体繁育装置。
在智能时代到来之后,末日基因库也接入了智能程序,接入了强人工智能。
理论上来说,
如果人类文明真得灭绝,那强人工智能就会启动末日基因库,重建文明。
强人工智能所在算力塔中储存的其他知识,工业数据,也将让人类文明在极短时间里,卷土重来。
这其实也算是,秦裕这个‘末日恐惧症患者’,给整个人类文明添得多重保险了。
只要不是一瞬间,将人类文明连带着所有工业设施全部抹去,
那人类文明迟早都能够从这片土地上重新复活。
而同样的时间里,
在地下避难城的建设推进的同时,
秦裕自然是主要专注着材料领域的研究,
借用了算力塔的部分算力,从计算材料学出发,
秦裕做着一些尝试。
2801号小行星撞击倒计时13个月,
这一个月,人类文明依旧紧张为应对末日做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