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只是相当于将之前一定区域内的通用人工智能协作能力,拔高到了更大的范围。”
“和此前的通用人工智能,智能程序一样,它对于现实的干涉,都是需要硬件支持以及接口支持的。”
“它并没有那么强大,在接入整个文明生产体系之后,它也就只能够负责整个生产体系的协作,生产本身依旧是各区域的工业生产集群来完成的。”
“它事实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决定整个生产体系怎么运转。在没有命令出现时,它是什么也做不了的,它天然就只能转达命令,生产不了命令。”
秦裕算是解答了一下强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
这段话,秦裕说得是实话。
智能生命是什么情况情绪不知道,
但强人工智能,并没有强得跟主宰一切一样。
但对于这位老领导的问题,
秦裕实际上就只回答了一半。
关于强人工智能最高权限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秦裕也回答不了。
或者说,怎么回答其实都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作为强人工智能之父,
他如果想要利用强人工智能在人类文明中的运转做点什么的话,
实际上也压根用不上什么最高权限。
他现在是怎么创造强人工智能的,自然也能够怎么对它进行修改。
“我知道了,谢谢秦院士你的解答。”
看着秦裕,这位老领导最后点了点头,没有再继续追问这个问题。
而之所以不再追问,
一方面是秦裕的回答,事实上的确解答了一些疑虑,
一方面其实和秦裕的回答关系不大。
社会集体抚养普及的情况下,
决定了秦裕即便是个野心家,对于人类文明整体来说其实也无所谓,
只要秦裕不反人类就行了。
再简单聊了两句过后,
秦裕和这位老领导的这次交流,也就结束了。
……
同一年。
负熵研究院负责人陶振辉退休。
同样,毫无意外的,秦裕接手了负熵研究院负责人的位置。
这还是这些年来,第一次,负熵研究院的负责人,由非011研究所出身的人接手。
此前,自负熵研究院的创立开始,负熵研究院的负责人基本一直都是在011研究所内传递。
不过,显然,对于此刻秦裕接手这个岗位,
负熵研究院上下一众研究员都没有什么意见。
相反,一众研究员们基本都感觉到振奋。
虽然过去这些年,负熵研究院从未真正衰落,
但此刻,又一位注定历史留名的伟大科研工作者重新接手负熵研究院,
还是让一众研究员们感觉,伟大的负熵研究院从此刻开始,再次回到了它原本的位置!
而对于秦裕来说,
也算是时隔这么些年,重新回到了原本的位置。
这个负责人的位置本身,对秦裕倒是没有什么。
只不过,偶尔还是感觉,有些跨越了时光的恍惚。
这一年,
负熵研究院的负责人依旧叫秦裕,
但曾经传奇生命科学领域学者旁边那些熟悉的面孔,早已经作古。
按照过往这些年,
负熵研究院内自然而然形成的传统,
秦裕在接手负熵研究院负责人的位置过后,
去负熵研究院创始人的墓前,拜祭了下。
时隔这么些年,再看到自己的‘坟墓’,
秦裕也很难形容自己是什么样的心情。
不过,这终究也就是段插曲。
……
时间,很快来到了这一年的11月。
就如同先前秦裕预估的那样,
在第一批碳基芯片完成制造过后,后续的工艺改进就已经很简单了。
在智能机械的辅助下,
第一条碳基芯片产线,就在次年的新年到来之前,完成了组建和首批生产。
按照计划,
信息去噪研究所,
将利用此后生产的一批批碳基芯片,
建造第一座碳基芯片搭建的算力中心,
算是为之后碳基芯片算力中心找一个更加合适的架构方式的同时,
也为强人工智能的孕育,踏出第一步。
之后,整个华国范围内新建的算力中心,也都将作为这个强人工智能运转的算力支持的一部分。
对于这个强人工智能,
信息去噪研究所和秦裕倒是没有取一个专门的名字。
只是为这个强人工智能普及的计划,取了个名字,就叫‘智脑计划’。
‘智脑计划’就如同先前秦裕同那位老领导说得那样,
将负责各区域各智能生产工厂之间的协调,
最终由‘智脑计划’中的强人工智能,来打通生产端和需求端的协作,打通生产链条中的上下游。
统一各生产链中上下游的协作。
最终的目标,肯定还是将整个工业体系不同行业的生产,跨越地域空间的,在宏观上,整合成一个超级工厂。
理论上,任何目前生产技术允许的东西,都应该能够在这个‘超级工厂’里得到及时响应。
不过就目前来说,
“智脑计划”还在起步阶段,
除了需要的算力支持还不够以外,录入整个工业体系中不同生产链的相关数据,整合在同一个体系框架下,都需要一些时间。
与此同时,
负熵研究院外,
关于碳基芯片新突破的消息,
自然也由华新社,总台新闻等媒体进行了报道。
“据悉,我国相关研究所,在秦裕院士的带领下,首次完成了十纳米级碳基芯片的研制。”
“碳基芯片远优于目前主流硅基芯片,我国在算力技术上实现了巨大的突破。”
“……碳基芯片的诞生,将为我们踏入全智能时代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充足的助力。”
人们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自然是激动的。
对于此刻的每一个人们来说,自然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越快越好。